麦村网导航

麦村网系麦村工作室(麦村文院-麦村草堂-良山堂)旗下网上交流互助平台:秉持阳光下为民服务永远在路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优秀传统文化!麦村网宣教部(201808018

麦村网愿景让美好永相伴!

麦村文院:文房四宝-书法形式构成的基本要素

发表时间:2018/07/09 00:00:00  浏览次数:726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书法形式构成的基本要素

作者:张羽翔    来源:转载 

基本结构口诀

书写楷书有笔顺,上下左右是根本;
横竖撇捺有先后,先进来人后关门;
基本规律熟练用,特殊笔顺不难人;
下包上包先内外,走之里边先后分;
    先写中间是水小,后写中间火竖心。

 

从念书到现在,我对二王书法一直非常感兴趣,也一直在进行钻研。从年轻的时候,在西方的形式构成理论的影响下,我切入了书法,也切入了对二王的学习。慢慢地重新回归到古典之后,越来越发现传统的东西非常的博大,甚至觉得魏晋时期的书法理念或者说我们一般说得晋唐书法的理念,实际上和我们现代的观念在很多地方上都是吻合的。慢慢地我就做一些理论上的研究,尤其是在书法形式上去研究它跟传统文化的一些关系。在研究中国书法与传统文化、儒家文化、道家文化的关系上,从纯粹文化上的研究,我们的理论文章一直出得很多很多,包括在美学上面的研究,在哲学上面的研究。但具体地在书法的形式上,一招一式上,一点一画上,它是怎么跟传统文化、传统哲学挂起钩来,在这方面的研究就比较少。历代在实用方面的研究比较多,而专注于传统形式的艺术表现这方面的研究就少一些。我毕业以后,恰好就一直把形式研究做为一个课题。于是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也慢慢地关注书法形式原理与我们的传统文化、传统哲学之间的一些关系,今天我要向大家汇报的就是我对形式研究的部分心得,也就是——书法形式构成的基本要素。

   
书法形式构成一般指的就是我们看见的那些汉字形象,黑与白构成的形象。基本要素指得就是书法形象。一个书法形象是由哪一些必不可少的元素,要素组成的呢?我总结了一下,基本要素主要是由五个方面组成的,即线方向、线长度、线位置、线形状、线质感。任何一个书法形象都是这五个方面同时作用的结果。今天下午我主要就这五个方面分门别类地讲,每一个要素在书法形象、书法造型中起什么作用?也就是它们分别在书法造型中起什么作用?干什么活?它们的职能是什么?

   
首先我们讲线方向。书法中的汉字实际上就是由不同方向的线组成,线的方向也就是书法形式、书法造型中一个最基本的要素。任何一根线,不管是直线还是曲线,都有一定的方向性。在书法上,线的方向实际上只有三种:横的,纵的和斜的,也就是汉语描述方向时只有这三个概念。除了横和竖以外,永字八法中的点、捺、撇、挑都是属于斜的方向,包括行草作品中的牵丝,也是属于斜的方向。

   
我们先来讲书法艺术和方向的关系。书法艺术,用艺术的是话就是说它是文化方面的要求,审美方面的要求,和实用没有关系。如我们写一个三,为了实用,为了看得懂,所有印刷的三字都只有一个方向的,都是水平线。在传统的书法教科书中,横的方向实际上已经归并好了,只有三种,也就是平横、仰横、俯横。我觉得这一种在作为书法艺术就马上区别于实用了。写一个横从实用的角度,有一样就够了,它不需要那么多的变化。但在书法艺术上,如写三字(张老师写了一个上仰,中平,下俯的三字),它有仰,有平,有俯,与实用性相比,它就丰富多了。在视觉上,不仅有了直曲的变化,还有仰俯的变化;在技术上的话,难度大了,丰富性也增强了。意思是说,写实用的三字它的方向只要三直过去就行了,用的是同一招,写书法的三字,运用平、仰、俯三个概念,实际上就用了三招,用了三种完全不同的三个笔势动作。线方向实际上要解决的就是笔势。它主要就是毛笔运动的方向、轨迹,往哪里去,这种势是直的还是曲的,曲的是带仰的性质还是带俯的性质。它就是笔势的关系。我觉得学书法,笔势是非常重要的。这就好比我们做人,干什么事情首先是方向要明确。方向不明确,那目的地你就走不到了。所以说,方向其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我们临字帖,如果你对线的方向判断不准确,你就写不出线的那些变化。就像我们写三字,你要写出三个横并不难,关健是你有没有写出原作的表现性,也就是这种平、仰、俯。就是基于审美表现性而创立了这些平、仰、俯的概念。竖跟横一样,也有三种:直、向、背。传统中把后两种叫相向和相背。相向就是脸对脸,脚对脚;相背就是背靠背。稍微解释一下,相向和相背是相对于方块字中间的位置而言。

     
横有平、仰、俯,竖有直、向、背,在传统理论书中,往往就是把这种关系,统称为相背关系,实际上无非就是说横和竖的关系,意思也就是说只有那么几个变化。一般情况来说,平和直是属于稳定式,仰、俯、向、背就属于变化式。讲到这里的时候,我们说线方向的时候,一个横,一个竖,实际上汉字字形的基本表现形式就出来了。我们说方块字就是一个方形,你加上仰、俯、向、背就可以导致整个方块字或者是方,或者是圆。也就是说方块字的字形它的表现范围无非就是两极,或者是方,或者是圆。我们在写横或写竖的时候,习惯用什么样的笔势,多了之后就可以导致什么样的字形风格。做为平和直的话,我们说这种稳定性,是印刷文字的要求,是一种标准字。除了印刷文字以外,所有的手写文字都属于个性文字。比如我们拿方和圆的字形分别来进行说明。方就是楷书中以欧体为代表,圆就是以颜体为代表。欧阳询的字就属于中间比较紧,但向四周发展,传统说是比较险峻,可以说是对四个角的张力比较强,扩展性比较强。颜体可以说是没有棱角或棱角不多,里面很空,很宽博,显得比较饱满。这两种造型实际上是说他们在写这些横竖笔画的时候,那些直曲习惯性的运用导致他们的风格不一。

     
讲到这里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线方向对字型风格的关系。从临字帖,看字帖学习的角度,我觉得首先是对这些最基本概念的判断。这种判断要求我们首先判断每一个横,每一个竖它到底是属于哪一种。这些是书法形式中最基本的概念,我们称起首式。我个人认为这些概念是中国书法文化的核心概念,其他的文化内容,我认为都是次要的。这个核心概念是什么呢?就是哲学。意思指的是书法艺术从它开始的时候,本身就是按照哲学原理来写的,来操作的。对汉字的学习,对用笔,对任何东西的学习,首先体现的是辩证法,也就是阴阳哲学。仰、俯、向、背就是作为方向上的这种矛盾。中国人的思维观念其实就是辩证法的思维,是阴阳大”道”的思维。什么事情,就分出一个阴,一个阳两极,中间有一个状态作为平衡。中国的汉语中很多词都是对偶的,就是因为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都是按阴阳、两极方式来分的:有正一定有反,有直一定有曲,有刚一定有柔,有动一定有静,男人和女人,好人和坏人,长的、短的、粗的、细的……汉语中没有一部专门的反义词词典,其实在中国的汉语里面,反义词词典是很重要的,往往教你一个词,就是教会了你另外一个词。实际上书法在形式上的重要性主要就是体现这种传统的哲学观,这种阴阳哲学。我自己认为这是规律,或者也可以称为法。自然的所有变化无非就是阴阳两极相生相克,相互矛盾,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的结果。回过头来我们说,当我们用这种概念去判断晋唐书法作品的时候,这些概念是非常清楚的。我们具体地看看,仅仅是在线方向上,字型可以写成方型,也可以写成圆型。传统里边,把方型称为开势,把圆型称为合势。开与合本身就是两极的发展趋势,两种不同的审美类型,实际上也可以标志着阴阳两极。每个人个性不同,取向也不一样,这就是说可以看到他们在线方向和笔势上的表现性的处理是完全不一样的。每个人都可以因人而异,用开也行,用合也行,用其他方式也可以,但不管用什么东西,任何时候都应该看到这种概念在里面:或开或合,或仰或俯,或矛盾或协调,在这个里边始终有阴阳大”道”的自然规律在体现。我觉得这种东西才是书法开始作为实用写字发展为文人自觉追求的一种艺术表现方式。我自己通过形式分析,历史资料的比较,拿晋唐的书法跟它们同时期的民间书法来比较。我觉得最大的区别就是民间书法它的直曲没有规律性的,姿态可能变化很大,但是它不是按照一种阴阳矛盾的这种组织来进行配置的。开开合合等,民间书法是随便写的,它不像文人书法有一种很清晰的脉络。我打个比方,在文人书法里面,很少看到写一个三字,三个笔画用的完全都是一招。但在民间书法中就比较常见。比如说写经,它的笔画可能有一定的粗细变化,有一定的长短变化,有一定的提按变化,但基本上所有的起笔收笔都差不多。它要不由一种统一性去协调,要不它的那种变化就是乱。文人的书法就不同了,要不三个方向都变,要不两个方向一致,变一个,属于二比一这样的对比。意思就是说,文人书法没有三招连续都是一样,像程咬金的三把斧,只有三招。什么叫做文人?我觉得就是这样,不好好写字,就是要在实用写字里面玩出点名堂来,他们不是要让字写得怎么方便,而是要让字怎么难写,他们就是把实用写字复杂化。在东汉蔡邕这个时期,已经说明在书法不是当作实用,而是当作艺术来玩。怎么证明呢?赵一有一篇文章叫《非草书》。这篇《非草书》实际上就是给皇帝的一篇奏折,类似于现在的监察委员会或者说现在的人大代表写的一个提案。提案就是说,这些读书人在太学里面(太学我估计就像现在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这样的学府)。他们写字不是为了学这篇文章多读点书多理解一点里边的文化内容,而是每天在那里练字,相互之间在比较谁的字好看,谁的不好看,为了学书法弄得衣衫不整,形成了这种风气。这种风气就是古人说的玩物丧志。也就是说这批读书人在里面,竟然整天在那里学书法,用草书来记课堂笔记。做笔记是为了相互之间的交流,写心得用的,显然用草书做笔记的,是不实用的。但这帮人玩就是这些东西,来表现个性的东西。我自己觉得就是说,他当时写这篇奏折就是向皇帝提议要禁止这种玩物丧志的风气。但我们就是因为有了这篇文章,就可以证明书法是从这个时期开始,读书人(文人)不是纯粹地为了写字,而是把书法作为艺术表现来进行追求。我觉得他们在写字过程中,一点一画之中,发现写字的东西跟他们所学的老庄(老子、庄子)的矛盾,最基本的这些古哲学概念关系,一些阴阳大”道”的东西完全可以挂起钩来,完全是可以对应的,完全是可以相通的。既然可以相通,它当然也就可以体现每个人这一套阴阳文化,对自然的不同看法,也就是不同的审美,不同的表现方式,不同的个性表现。我现在依然查不出书法它为什么叫书法,我在理论上要找这个词,最早是从哪一个朝代开始的。但是我觉得书法这个法字,很能够体现“古哲学”这个东西。我觉得从东汉人开始,文人实际上就是在实用写字的基础上建立了另一套方法。立法,立的是区别于实用写字艺术的法,所以在唐代以前的书法理论里面,百分之七八十的理论文章的篇名都是用的是法家兵家的术语。《九势》、《笔势论》、《四体书势》、《笔阵图》等属于法家兵家的术语比较多。也就是蔡邕他们开始,实际上写字这个东西,都是属于造型的学问。摆一个字如何摆法,这完全和布阵一回事。法家就是专门研究形式的,这一方面的术语也特别多。我觉得而儒家的术语,或者说是儒家文化进入到书法里边是属于唐代中期才开始的。

讲到形式,我觉得平仰俯,直向背就是书法形式的道理。做人也好,做书法也好,我觉得首先是要讲道理。不管是好人坏人各种性格是怎么样,必须得建立在讲道理的基础上。所以我个人的书法审美观,包括教育观,我是倾向于讲道理的,也就是把情感放在第二位,道理放在第一位。可以说,我提倡的书法学习方式,就是道理的学习方式。就算是在教学上,我们能教的更多的也是道理。而情感是属于个人流露的东西,每人个性不一样,表现的情感也不一样,不好学的。就算你在学书法时看到了那种情感表现,要学那个人的情感,你也学不了。徐渭的东西多好,情感多充沛啊,可你再怎么学,你也学不到那种情感。你是无法体验他的那种情感。这意思是说,情感恰好是很个性的东西,每个人的情感在读书、做学问里边自然而然会带出来的,这个东西恰好不需要去个别太关注。如果说,你以情感去做为追求的话,恰好我觉得这就是走形式,就是装了。

     
现在讲斜线。在中国的哲学里边,我们说了,它只有两极:横和纵。这个斜线,我就没有在汉语里边找到专门的术语。横和纵有东南西北,斜线就找不到专门的术语。这们的话更加证明,中国人的思维就是两极的。一极概念就是横和纵,东南西北,而西北啊,东北啊,就属于二级概念,也就是说二级概念是一极概念的合成词。我们说斜的笔画在书法的笔画中是最多的。除了横竖以外,点、撇、捺、挑、钩都是属于斜线,斜线实际上出现最多。在书法中斜线起什么作用呢?起平衡作用。斜线就是起平衡阴和阳两极的这种作用。打个比方,我们写一个米字,当斜线在45度的时候,相对于横竖这两极矛盾它是处于不偏不倚的;如果我这么写(斜线与横的角度小于45度),现在就是横势强;反过来,我那么写(斜线与横的角度大于45度),它就是纵势强。这就可以说明斜线起平衡这个作用。说起来斜线很多,很不重要,但是斜线恰好是作为横纵两个基本矛盾争取的对象。我形象的说法,横和竖就是共产党,国民党,斜线就是劳动人民,人民群众。人民群众跟着两党关系的历史形态偏向都平衡的时候,也就是三国鼎立的时候。谁能够让人民跟着走,谁就胜利。横和竖的两极矛盾,谁把斜线争取过来的,谁就胜利了,也就是谁的势就强。实际上教科书里边,所有的斜线笔画都标有了这个,比方说点,斜点,平点,竖点;撇,平撇,竖撇,平撇,都已经标好了,是偏重于哪一边的势的。但具体运用的时候,就看你希望把这个字写成什么样的势。这意思也就是说我们现在临字帖的话,真是是应该对概念要特别地熟悉,要看准。横有哪些方面的基本概念,竖有哪些方面的基本概念,写每一个斜的笔画,它到底斜到什么程度,是不偏不倚的45度角,是偏纵势的还是偏横势的?这些方向你一定要判断准确。你不判断清楚的话,我们说实际也就是你对人民群众的基本的立场都搞不清楚。做领导的最怕的就是对群众的立场搞不清楚。

     
这些方向的基本概念一讲清楚以后,就是说,你临字帖的时候,特别是临那些经典作品的时候,人家笔画的方向,也就是笔势,不是随随便便,自然自然乱写的。乱写它不会成为千古的经典的。特别是越是经典的越是这样,如《兰亭序》《祭侄稿》这些东西,不要临一个大概。我觉得意临应该怎么样的意临,就是说字帖是怎样的,这个方向不是那么明确,但它的的确确是有这样的笔势。你就把它做得充分点,我觉得这个才叫意临,我强化它里面那看不到的,内在的笔势,这个叫做方向的意临。我们现在需要训练的实际上就是说对它内在的那种势的敏感。我们在临写的时候很容易把它写平和,写得不险峻。当我们提示了之后,你就的的确确会感到这种技术难度等什么东西都很强烈了,难度很大。我们说经典作品就是看上去很简单,很容易,但一分析起来,里边各方面都是很强的。我觉得这二十年来,我们学明清的书法特别流行。但作为我个人,我一直坚持学习晋唐,二王的东西,我觉得在内在的分析上面,我得出的结果是晋唐作品里边所走的矛盾的势,尤其是两极的跨度,都要比明清的强多了。我个人认为连视觉张力也强得多。我们现在临字帖,看字帖,对原作的,对它的那些笔势,线方向所体现出的阴阳道理的敏感,这个我觉得才是最重要的。方向就讲到这里。作为方向的学习,实际上我们说了,基本上是六个概念,横判断出平仰俯,竖判断出真向背,每一条斜线又是三分法,偏哪一种。实际上你判断清楚了,夸张一点,你容易写到的的特征就更强。

     
汉字形象,除了方向关系以外,它还有一定的线长度关系。这也是书法造型的表现,是最基本的形式要素之一。线长度实际上决定于用笔的起止点,每一根线条的长短,是由它的起止点来决定的,也就是线长度的关系。最外围的这些起止点连接起来的那个造型,就叫做一个字的基本形。临帖写得像不像,最重要的就是这个形抓得准不准。而形抓得准不准,就是说起止点,方向对了。打个比方,我写三,一个横我写长一点,写短一点,这个基本形都有了变化。实际上怎么变,它还是一个三,但造型不一样了。我们说的基本型,实际上我形象的说法,它就像国家的版图。这几个点连接起来,这都是国家的界碑,长一点出去,我们说方圆几千里,内蒙古我们就收回来了,就属于这样的意思。反过来,应该要这里,咱们写不到,我们说方圆几千里就丢了,我们就卖国了。那我指的就是说,基本形和线条起止点很重要。而这个基本形的变化,实际上就靠线条的长短,也就是说,你想这个字型的变化,实际上更多地在线条的长短上。特别是到书法造型跟上下左右之间的呼应顾盼的时候,跌宕感的产生完全靠的就是这个东西。我左边伸长一些,它就变成这个姿态,我缩短,它又变了姿态。线长度的内容虽然不多,但是非常重要。也就是我们临字帖的话,一定要对外围的影响基本形的那几个点判断准确。判断不准确或整个内容判断意识都没有,光是凭一个大概的感觉,我觉得就不行。我刚才也说了,形象的说法,把基本形作为国家的版图的话,古今中外任何的国家领导人对主权问题,在任何时候都是寸土必争的,没有什么可商量的。牵涉到这个点的重要性,国家领土的完整问题。所以说,线条起止点的训练必须严谨。笔势和基本形(也就是线长度),都是属于书法造型里边很重要的两个问题。一个是解决毛笔怎么走,方向对不对,一个是走得多长,还是多短。

     
线位置关系的话,就是专门解决内部关系的。什么叫线位置关系?就是说一个字里边不同的笔画,如三的三个笔画,这三个笔画到底放在什么位置上。这一横我可以放在这里,也可以放在那里,方向、基本形都是准确的,但是因为三个笔画的疏密关系不一样,它就可以导致上紧下松或上松下紧。刚才讲座之前,有个先生问我:在书法创作中如何表现个性?实际上现在就属于这样。我想运用稳定式的时候,那我就匀称一点,稳定性就强。我想让它有矛盾,就拉开疏密关系。那到底采取哪一种方式?这与个人审美有关。平和一点的人,就可能采取匀称一点的就比较多。年轻人喜欢张扬一点的,他可能就采取矛盾的比较多。当然,同样是玩疏密,水平有高低之分,有玩得高明,也有玩得过分。就打个比方,写三字的时候,在民族文化审美心理里边,像三横写得匀称就属于常势,这种疏密方法就很常见的。写三字就成上松下紧的,这个好像有点反常。就是说什么叫变化,我想追求哪种疏密变化,是这种还是那种,你喜欢怎么当然都是可以的,只要大家看了可以接受。但太过分了,都不行。如果变化一过分,就显得做作了,变得为弄这个疏密而弄这个疏密。按理来说,变化的角度本身是为了丰富的。但是一过了这个审美尺度,就太另类了,审美心理偏得很厉害,就是说反常反得过分了。过分实际上就是做作。

     
这个线位置的内容比较多,像现在讲得就是间距关系。间距关系主要指的是同向线的关系,同一个方向的线,主要看它的间隔距离。汉字里边横线是最多的(刚才我说是斜线多,但是斜线不是单一的笔画,斜线的类型比较多。所以说横线特别多)。同向线一多的话,你就要看它的间隔距离。判断它是等距还是不等距就够了。等距就是稳定式,稳定式就是静,容易导致安静,安定。不等距就是就是有疏密,有变化,就容易导致动,有动感。如果你判断清楚了,实际上你就把基本矛盾关系抓住了。

      
线位置第二个关系就是交接穿插关系,它是专门指异向线的关系。你看两个连接的笔画,你就要知道是什么关系。就是说交接穿插主要看什么东西?主要看分割。它到底是怎么一种分割?是中分还是偏分?中分也就是在中间的位置,偏就是偏上偏下,偏左偏右。中就是稳定式,偏就是变化式,这都跟疏密,动静有关。
     
      
第三个就是连断关系,这也是非常重要的。打个比方,写个宝盖头,这样叫连,这样叫断,都可以写的。连它就显得紧一些,断它就显得疏朗一些。它也是书法中很重要的一个表现方式。任何的笔画都可以处理成紧一些或疏朗一些。比方说我们现在写一个宙字。像这样就显得紧一些,这样就显得比较松。从可视性的角度它都是可以的。在完全紧和完全断开的尺度当中,这连断关系实际上有很多可以做。如宙字的由部,可以写成左紧右松,也可以写成右紧左松。紧就标志着合;松,它的空间就对着开放,就标志着开。就是这样一个道理,开合关系是需要看左右行的呼应。那些笔画之间如何呼应?上下之间如何呼应?你怎么组织这个势?怎么组织这疏紧关系?像这些,在传统经典作品中都是体现得非常丰富,非常地完美。对于这个连断它们可以任意组合的。在连里边,一般有三种情况。第一种叫实连。第二种叫虚连,第三种叫穿连。断基本上只有远、近的关系。

     
还有一个更加细节的关系,就是搭接关系。搭接关系主要是在指折笔的地方。比如写一个口字。也就是这些笔画转方向的时候,变化方向那个地方。一个口字它可以写成不同的口,这就是搭接方式的不同。在折笔这个地方,横和竖是谁出头的问题,谁堵谁。实际上在汉字里边,它具体地运用,这些折笔的地方我们会出现很多。比方说我们写一个品字,你全部都用一招写,就显得很没有才气。实际上这些搭接关系修理一下都是没问题的。我有一个口是不偏不倚的,另一个我处理一下,还有一个我再换一种搭接方式。那我们说书法的微妙性就在这里,它不至于来来去去只懂一种方法,这样不耐看。我们说经典东西真是非常地耐看,看晋唐人那些的东西,具体的在细节里边都是非常耐看的。那在民间书法里边,它可能疏密关系有大有小,看起来变化很多,但实际上在很多细节的处理方面,都只有一两招。像看文人书法的时候,实际上很自觉地写一个品字,真的都是很微妙的。等下我们讲线形状、线质感的时候,它还牵涉到笔画粗细的问题,那些是更加细节的折笔。比方说写钩,可以写成很多不一样的钩。

      
线位置的内容就这四个方面,东西比较多:间距关系主要是同向线的,看它是等距还是不等距;交接穿插关系看它是中分还是偏分;连断关系到底是连是哪一种,实连,虚连,还是断连,断是看它断开距离的远近,你先有一个理性的判断。第四个就是搭接——更加细节的处理。

      
线方向、线长度、线位置这三部分都属于书法结字(结构)、字法方面的内容。线方向就是笔势,主要决定笔势,手的运动方向对不对;线长度解决基本形的问题,就象国家版图,形状准不准;线位置的关系就象专门解决人民内部的问题,是属于版图里面的。一个汉字里面哪疏哪密,是属于字内部的问题。而线形状和线质感就属于书写范畴的。书法中的空间主要指的是黑和白的关系,线形状和线质感作为书写方面的问题,只解决黑那部分的问题,也就是黑的那部分单根线条的问题。我们先讲线形状。

      
任何一根线条在视觉上都有一定的粗细宽窄,这是看得见的。而我们说用笔是看不见的,应该说,正宗的笔法是没有的,都是猜出来的,就是在粗细上估测它。这些粗细宽窄是在用笔上利用提和按决定的。注意,用笔在用词上任何时候都是对偶的:提和按,粗和细,宽和窄,这些都是矛盾的。线条形状最基本的有五种:平动,就是粗细一样的;由粗到细;由细到粗;两头粗中间细;两头细中间粗。我们判断一根的线条的时候,实际上也要对它的提按方式先有所了解,你不了解就做不好,人家到底是渐提还是渐按,这是完全不一样的。

      
除了中段提按的方式以外,属于中国书法特有的用笔,就是起始点的形状。西方的线条它也有起伏提按,也有粗细,但对这种起始点特别有讲究的恰好没有。而书法的话,起始点就蕴涵着更丰富的,难度更大的用笔内容。也就是说,笔法更多的内容在起始点上。起始点说大的,就是方和圆的问题。方和圆是指视觉上看到的,在操作上是由笔锋的藏露决定的。藏和露也是一组矛盾,就象提和按一样,都是相反的一种运动方式。所谓方,一般有锐角的这种都属于方,尖也属于方,完全的平也属于方;而只要是没有锐角的我们都可以归于圆。相对而言,在行书里面,露锋的情况就比较多,我们分析方笔的话,有尖的时候只需要区别它是顺锋还是有个逆锋就行了。露锋好解决,现在最关键的话是藏锋。笔法的内容就是一个藏锋的方式,一个是顺写的“8”,一个是逆写的“8”。顺的话接近于转,它的源头来源于篆,甚至也可以说顺转这种笔法实际上就属于外阔;逆的话来源于隶书,相对来说“折”多一些,出现的效果是方的感觉强一些。我们说写一个“三”字,完全顺锋的,然后有一个是有顿的或者其他的,它就显得难度大了,起始点的变化也大了。一个横我们可以顿一下做个方笔,一个可以一边方一边圆,一边粗一边细,另一边又差不多是平动的。也就是说在这个里边,我可以不管造型或者造型上我就采用稳定式,不加以变化,因为在造型上变化的话太表面了。我不在空间造型上玩这种姿态的变化,我的矛盾主要放在用笔上面,用提和按这些东西,或转或折,或顺或逆,或方或圆出来的效果。这里我们说结合线方向笔势,线条的长度关系,线位置的疏密等,再牵涉到提按方式,线条形状的方式,实际上在一个字里面,我们说过的对偶概念至少有十组道理在里面了。为什么说书法是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的一种艺术呢?我的理解是因为它的抽象性,好象没有形象,貌似简单,但实际上整个宇宙世界好象所有的概念它都囊括了。这关键是你会不会看。我们必须要对这些最基本的概念去熟悉去明白,会去那么看,只有你看到了,或者你表现的时候你有意识的把这些概念弄进去了,人家才会感受到你的内涵。
      
      
其实我们说欣赏,从技术上,从形式上体现哲学的概念就有那么多的那么丰富的关系,应该说已经有很多的文化内容了,如果再加上艺术家本身的文化修养那就更多了。我觉得我们恰好强调了形式之外的东西太多,反过来人家形式上体现的文化内容反而不会看。你看,随便一个当官的写字就是书法,随便一个大学教授写字就是书法,好像随便一个人都可以冒充书法家。实际上我们说了,从传统里面的经典书法家,一招一式,一笔一画都有其丰富的文化内容,出手就是合道理。我们现在很多的大学教授、文化人其实对这些东西都不懂,有很多的文化内容在他笔下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情感是有的,道理没有了。但你说情感谁没有呢?连傻子也有情感啊!换一句话说,现代很容易凭谁胆大,凭谁敢乱写,谁就象个艺术家了。但这像装疯,他装疯装半天,一组矛盾一点道理也没有,只是在那撒野。你看像赵孟頫等这些高手,貌似平和,实际就玩了很多矛盾,人家就像玩太极拳,内功很深厚的,这个是线形状!
      
      
下面讲线质感,线条质感就是我感受到的线条一些肌理、质感、效果,比如说线条的干湿、浓淡、虚实、力度感等,就是说这个线条软了,这个线条硬了。前面讲的四部分都可以通过现代科技进行复制,惟有这部分是不能复制的,到这部分我们才的的确确地认识到书法的灵魂。我就是说:线条质感就是书法的灵魂!比如说描红,一个小学生描,一个书法家描,描出来填出来效果是一样的,但是稍有经验的人就看得出来,这个小孩描的没有力量,这个书法家描出来就是有力量,这个区别就是力量感,就是线质感的问题,形状造型可以做得一样,但就是线质感做不出来,嫩就是嫩,工夫没到就是没到。同样拉一根线条,纯粹拉中锋这样过来,就牵涉到力度感的问题。这种要靠经验,很微妙,很玄妙。
      
      
用科学分析的方法,怎么来体现线质感呢?这线条质感的话所牵涉到的方面太多,首先就是工具。工具的不同,马上就会导致线条质感的不同,狼毫和羊毫写出来线条质感就不一样。牵涉到材料,写在生宣纸和熟宣纸上写在绢上以及毛边纸上它们出现的质感又不同,包括我们说执笔的姿势,执高还是执低,五指执笔还是三指执笔,回腕法以及其他方法,执笔方式的关系,运笔过程中的关系,运腕还是用指,它都会导致一些不同的效果。具体到人的心理,艺术家的心理,更不一样了!比如吃饭饱点或者饿点都不一样,像我自己就是饿的时候肯定比饱的时候写得好。饿的时候反而有感觉,写得有力量,饱的时候写出来有点松松垮垮的,每个人有不同的体验,至少我自己是这样的。更何况人的那些喜怒哀乐,情趣心理问题,更加没有办法控制了,高兴的时候和郁闷的时候,发怒的时候,酒前和酒后都不一样,我们说质感的问题牵涉到气息,线质感跟手上的信息,心和手这种很微妙的关系很密切,你知道什么效果,但是你想做做不出来。自己刚写出来一个比较漂亮的飞白,但是结字不完美,重写一个,结字漂亮,但是漂亮的飞白写不出来了。传说中王羲之对当时那《兰亭序》不够满意,回来的时候又写了很多张,但是还是不如第一张。这意思是说,他认为第一张该改的毛病他都可以改好,但是第一张有的那种最好的东西他做不出来了。那我觉得这种做不出来的气息等就跟线条质感有关系。你说哪方面圆一点,哪方面虚这种都可以做出来,但每一次体现出来的东西就是不一样,过去了就过去了,可能写的时候还没有吃饭,喝了点小酒,还罚了几杯酒。当时还没有吃饭,饿着,写得不错,但是吃饱了回来以后再写就不是这种感觉了。
      
      
关于形式的基本要素,我这里主要是讲了一个书法造型,任何一个书法造型都是这五个要素(线方向、线长度、线位置、线形状、线质感)同时作用的结果,任何一个书法现象也可以说是由这几个最基本要素构成的。我们通过对这些要素的了解以后,在观察的时候就可以做得更细些。同时我觉得这些概念中的对偶关系都是很重要的。从历史的发展上,蔡邕他们这些人创立了这些东西。他曾说过:书实际上是从自然规律中提取规律的,你只要学会分这个阴阳。阴阳实际上是个原则,实际上就是动静原理。你一懂了以后,我们说这些具体的概念,你就会一一组织它们,有效组织它们,就肯定会有形式。那每个人在这套规则里面,你怎么去组织?怎么去把你这个感觉表现出来?我认为情感是不需要的。比如我今天喝了酒,我喝酒的时候同样可以表现了这套道理。情感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变,惟有道不能变,天变地变惟有大道不能变。近期我反思的结果就是书法过去的话是修身养性的活动,体悟古文化高层的玄学哲学的一种活动,它不是很实用的。从传统角度它不讲创造的,每个人就是在已经存在的那套阴阳大“道”里面自己领悟,个性的领悟,你能个性地领悟出的那个“道”就是好的东西。现在讲创造,就是我跟别人不同我就是创造,尽量要把创造跟别人不一样,感觉就在那变形,凭谁写得大胆,不大胆的凭谁在嘴巴上能侃,谁能在古代文学上能多侃点,什么老子、庄子、儒家论语多背点,但是实际上写出来全不是那回事情。我的意思就是说形式的角度我们缺乏跟文化的沟通,至少我自己认为在教育上面我们这套东西我们断了。如果是少儿教育的角度,我自己的倾向就是说如果少儿学书法,比如让一个孩子写一个“三”字,去理解提和按,去理解阴阳矛盾的这种概念,这远比他去写一手规范的字要好得多。因为他在写这个字知道我们古时候的文化人在实用的东西里面把很高深的“道”表现在里面,他以后可以不成为一个书法家,但其中的道理他通过最基本的“道”都是触类旁通的。我们现在就是写一个规范字,写得整洁大方,好象说是继承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有什么感情,我觉得没有什么感情,无非就是把那个字写得端正。真正的传统,真正深厚的这种传统,文化的这种思维方式,思辩方式,对事物的这种观察方式,感受方式其实他都是不懂。


别再用墨汁练字了,盘点书法墨锭种类汇总,看看你知道几个?

家都知道,墨是文房四宝之一,起源于我们殷商时代。

墨的种类

日常见到的墨有两种,一种是"油烟墨",是用桐油、菜油、麻油等烧烟加入胶和香料等制成的,最常见的桐烟墨,坚实细腻,具有光泽而不大浓厚;另一种是"松烟油",它是用松树烧烟加轻胶制成,色黑而没有光泽,胶质轻,只宜写字。

中国画一般多用油烟,只有着色的画偶然用松烟。中国画所用的墨,一般是加工制成的墨锭,选择墨锭时,要看它的墨色。墨色泛出青紫光的最好黑色的次之,泛出红黄光或有白色的为最劣。

松烟墨

墨名,燃烧松树枝取烟,经过漂、筛,除去杂质,配以上等皮胶和磨香、冰片等加工制成,名"松烟墨",这是我国较早的制墨法,质细色润,不带油腻,易于附色,适宜于画工笔画。

油烟墨

墨名,用动物、植物油(即桐油、猪油、麻油、沥青等脂油)所燃之烟精炼后再配以麝香、冰片等加胶所制之墨称"油烟墨",以别于"松烟墨"。油烟墨是上等墨,但胶性较重,只宜于作画。

再和墨

墨名,以旧墨重制称为"再和"。

漆边墨

墨名,漆边墨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上下左右全边都施之以漆,而正背两面为本色;一种是两侧上下左右都不着漆,只在正背两面边上加漆,圆墨即正背两圆边加漆。

雪金墨

墨名,墨的通体撒饰大小金片,其形似飘雪洒金,故曰"雪金"。

本色墨

墨名,墨绽除在墨面的书画上涂以色彩外,墨的本身不加涂饰,称之为"本色"。

漆皮墨

墨名。漆皮墨的做法是把墨锭本身加以刮摩,然后抛光,最后加深。

漆金墨

墨名。或称"泥金",即墨之通体涂以金泊,再施以漆。

紫霄峰墨

宋常和所制墨名

玉泉万笏

墨名,金代杨文秀,以善墨闻,其子彬,得其遗法,以授耶律楚材。楚材授其子铸,使造一万丸,铭曰:"玉泉万笏"。

千秋光

明代吴叔大所制墨名。

集锦墨

墨名。成套丛墨,也称"锦墨"。

天瑞

清代曹素功所制墨名,同制作"天紫光"和"豹囊丛赏"两种墨。

五百斤油

清代著名画家、"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选烟所制墨名。

徽墨

墨名。安徽歙州(今歙县)等地所产墨之总称。微墨之名一直流传至今,驰名中外。

墨的选择

好墨具备的特点是"质细、胶轻、色黑、声清"。"质细、胶轻"可以从墨锭磨出的横断面上看,以肉眼看不出空孔为最佳;"色黑"可以从写出来的笔画上细看,迎日光看去,黑中泛紫或泛绿,就是好的;"声清"可以用物击墨锭来辨别,声音清脆而不浑滞为好。作书之墨,要新磨,易于运笔,磨墨宜用清水。

真正的好墨在古墨中才能见到。古墨的佳品,墨质坚如玉石,墨的表面可以隐隐看见丝丝的纹理,显示出浑厚的气魄。这是因为它含胶适度,墨烟极佳。今天的新墨已经很难达到这样的程度。如果墨质松软,容易断碎,磨面出蜂眼,色灰而无光彩,那就是劣品。

最负盛名的是安徽徽州墨,古墨如金,已不易得。学书择墨,只要墨色匀和,泛紫色光泽,墨磨面光滑如镜,轻轻叩之,声音清润,即为上品。若调水试之,从最浓到极淡可画色阶多者为佳。

墨的使用

学习书法,笔法与墨法互为依存,相得益彰,正所谓"墨法之少,全从笔出",用墨直接影响到作品的神采。明代文人画兴起,国画的墨法融入书法,增添了书法作品的笔情墨趣。初练字者,可用市场上出售的墨汁,但若书写比较讲究的书品,则以研墨为宜。如用墨量大,则可用高级墨汁,若再加墨锭磨研则效果更佳。

颜真卿笔迹

浓墨是最主要的一种墨法。墨色浓黑,书写时行笔实而沉,墨不浮,能入纸,具有凝重沉稳、神采外耀的效果。

苏轼笔迹

古代书法家颜真卿、苏轼都喜用浓墨,苏轼的墨迹,有浓墨淋满的艺术效果。清代刘墉用墨亦浓重,书风貌丰骨劲,有"浓墨宰相"之称。

刘墉笔迹

与浓墨相反的便是淡墨,淡墨介于黑白色之间,呈灰色调,给人以清远淡雅的美感。明代董其昌善用淡墨,书法追求潇散意境,作品通篇浓淡变化丰富,空灵剔透,清静雅致。

董其昌笔迹

另外,还有的书画家喜欢使用涨墨,涨墨是指过量的墨水在宣纸上溢出笔画之外的现象,涨墨在"墨不旁出"的正统墨法观念上是不好的。然而涨墨之妙正在于既保持笔画的基本形态,又有朦胧的墨趣,线面交融。清代的王铎就擅用涨墨,以用墨扩大了线条的表现层次,作品干淡浓湿结合,墨色丰富。

王铎笔迹

也有的书画家喜欢使用渴笔和枯笔,渴笔、枯笔分别指运笔中墨水所含的水分或墨大多失去后在纸上行笔的效果。渴笔要苍中见润泽。在书写中应用渴笔和枯笔,控制墨和水的含量。


刘墉擅长浓墨,王铎创造涨墨,这才是书法家掌握墨色真正的水平

精彩的墨色

书法是讲究笔墨情趣的艺术,骨气神韵俱足,笔情墨趣交融,方呈现出一种和谐、深邃的意境之美。中国书法和绘画可以称为笔墨的功夫。除了笔法以外,墨法也极为重要。

墨色就像一个人的血肉和肤色,表现了他的气血之色。一幅书作墨色好,就如一个人血色丰润、神气光华。纵观中国书法史,凡是好作品,墨色都很精彩,里面蕴含着丰富的东方情致和美妙的中华气韵,温润含蓄,变幻多端,我们欣赏它,不但可以接触到五光十色的神采,还会感觉到轻重、疾徐等音乐节奏之美。

墨色浓淡变化

墨色浓淡适宜

学习用墨首先是掌握好浓淡。

凡是好的书法作品,水墨都是浓淡适宜的。墨须浓而不凝,因为凝则笔画呆板、干涩;墨须淡而不死,因为死则伤神,所以淡墨要活,要有情韵。墨浓淡适宜、燥润相杂,是书法艺术的一大关键。有功力的书法家都会根据书体而掌握墨色的浓淡、燥润,使字有血有肉,色彩光鲜。浓墨作品可以焕发精神,淡墨作品也可以别具神采。

清代的刘墉善用浓墨,精华内含;王文治善用淡墨,风流儒雅,当时人称"浓墨宰相,淡墨探花"

刘墉《录苏轼南堂诗轴》

那么,书法汉字怎样能写出好的墨色呢?前提是:水、墨、砚均要纯、净、洁。砚不可留宿墨,用完了就要用清水洗净。这样研出来的墨才能水墨调匀,写出来的字才能"血肉得所"。

另外还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书写之前,笔宜以清水缓缓开释,使笔毫透润,在砚面徐徐轻捺,四面之毫浸润水墨,自然和顺挺圆,挥洒之下,使墨从笔尖出,则墨色鲜活而笔力道劲;第二,用笔用墨必须完美结合,笔酣墨饱,笔能摄墨,锋到墨到,墨随笔而生发,因而氤氯万象。

古人有"惜墨如金"和"泼墨如飞"的说法,意思是笔不妄下,墨不虚发,经营意境,灵活运用。写出来的书法作品,极尽浓淡、枯湿、错综变化。笔法娴熟,墨法精妙,灵动生辉,正所谓"笔歌墨舞"。

傅山《临王献之江州帖轴》

墨过淡则伤神采,太浓则滞笔锋。过淡且太湿,则笔毫控摄不住水墨,墨海溢于毫外,产生墨涨的弊病;若墨太浓,则锋毫运转不动、放不开。

元代陈绎曾在《翰林要诀》中说: "字生于墨,墨生于水,水者字之血也。笔尖受水,一点已枯矣。水墨皆藏于副毫之内,蹲之则水下,驻之则水聚,提之则水皆入纸矣。捺以匀之,抢以杀之补之,衄以圆之。过贵乎疾,如飞鸟惊蛇,力到自然,不可少凝滞,仍不得重改。"他还说: "水太渍则肉散,太燥则肉枯。墨太浓则肉滞,太淡则肉薄。粗则多累,积则不匀。"

故用墨浓淡适宜,燥润相杂,实为书法艺术之一大关键。古人用墨追求"干裂秋风,润含春雨"的效果。干,即墨色"焦枯",润,即墨色"湿润"。燥润手法是书者功力、素养深浅的体现,其中颇多奥妙,运用起来有需要多加练习。

颜真卿《祭侄文稿》

飞白和涨墨

我们在书法中所说的"飞白",是由于蘸墨不足,墨汁不能浸满笔画而出现局部"燥"和"枯"的效果,显得很苍劲。早在汉代,书法家就已经努力追求这种艺术风格,并且形成了独特的书体。

例如米带《虹县诗》卷多处出现飞白,追求的是一种疾风快马的艺术境界,在用笔上力度很大速度很快,又能很好地控制水墨,掌握提按,干湿浓淡、疾徐顿挫都恰到好处,写出来的作品奕奕有神。

米带《虹县诗》

相反的是,如果笔中的水墨太多,水墨漫浸到笔画以外,就称为"涨墨"。对于这种水墨溢出于笔画之外的涨墨,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明代以前更是把涨墨视为败笔,但是,有些书家却以涨墨为长,追求其墨溢的效果。

米带《虹县诗》

比如王铎《七律诗立轴》,一任水墨泛滥狼藉,好像绘画上的大写意泼墨,这又是别有一番情调的艺术境界了。其实仔细看上去,作者是很好地掌握了笔法的,他有高深的书法基础,笔下的功力十分深湛,笔画有骨,虽然涨墨但字势仍然刚劲,只是水墨增添了意境。

王铎《七律诗立轴》

涨墨在晚明才被书法领域当做一种艺术风格来追求,王铎是比较典型的。他的作品常常因涨墨而造成笔画之间被水墨漫浸在一起的效果,有时甚至只能根据字的外形来辨认。

王铎《七律诗立轴》

涨墨的使用,使书法产生了一种朦胧感,这可能是一种"自然"的追求,也可能是一种禅意的表现,总之是追求到了得"奇"的艺术效果。

王铎《七律诗立轴》


写毛笔字的小科普,如何将笔毫触纸对号入座

很多人都知道,毛笔的笔毫包含三个部位,笔尖、笔腰(笔肚)、笔根,但不清楚毛笔触纸时对笔位如何把握,根据按笔的轻重,毛笔触纸可分为三种,即一分笔、二分笔和三分笔。

一分笔

笔毫部位的一种。一、指把笔头从腰(笔头的二分之一处)到端部分或三等分,靠近笔端的部分,称为“一分笔”。

一分笔触纸较浅,写出的笔画纤劲。宋徽宗赵佶善用一分笔。所书瘦劲多姿的“瘦金书”自成一体,流传千载。二、指把笔管从腰(笔管的二分之一处)到端(笔根处)分成三等分,靠近笔根的部分为第一分,初学习书者或书写正楷、隶书、篆书宜执一分处。

二分笔

笔位的一种。指把笔头从腰(笔头的二分之一处)到端分成三等分,中间的一分为“二分

笔”。二分笔写出的笔画丰腴。唐代书法家欧阳询多用二分笔,以而劲的书体风格流传后世。初学书者或书写行书字体宜执二分处。

三分笔

这里有两义:一、指把笔头从腰(笔头的二分之一处)到端分成三等分,靠近腰的部分为“三分笔”。三分笔写出的笔画浑厚。唐书法家颜真卿善用三分笔,以深厚雄健的书体特点名重后世。二、指把笔管从腰(笔管的二分之一处)到端(笔根处)分成三等分,靠近腰的部分为第三分,逸宕飞动的草书,宜执三分笔处。


毛笔书法五步用笔练习法

学习书法的关键之一是用笔问题,怎么练习用笔呢?按照下面的五种方法每天坚持练习,对练习书法的朋友们会有很大的帮助!
  (书法与国画:手要稳先练篆书,再画兰叶,接着画竹节,画梅枝,到几个月根据每人的特点才教适合的楷书)

毛笔第一次使用误区解析

毛笔第一次使用开笔,有这样4个误区需要注意。

误区一,开水开笔

一般来说,刚买的毛笔都会在笔端覆上一层固定的胶水,然后让笔锋聚拢,因此显得比较僵硬,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用水把它给泡开。

有些人认为用冷水泡比较慢。所以有些人用开水给烫开。这样的做法虽然比较快,但是比较不好的第一点是高温容易伤到笔毫。第二是容易把笔顶端的固定胶给泡开,这样以后,在毛笔的使用过程中,容易造成毫毛脱落,造成秃笔现象,对于以后笔的使用效果来说是致命的。

你说第一次用毛笔的时候,最好不要用开水开笔。

误区二,慢慢的泡开

有些人认为既然不能用有开水把毛笔给烫开,因为这样会伤到笔毫,那么我用冷水,这样就不容易伤到了。

的确用冷水的方法是比较好的,但是这里就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长时间的冷水泡毛笔和开水泡毛笔一样会让毛笔的根部我的胶水失去粘性,造成分散。

用冷水开,必须要注意的问题是不宜泡太长的时间,这样会让毛笔脱毛。

误区三,强力捻开毛笔

用手强烈的捻开毛笔,这样的做法比较的粗暴,而且也容易伤到毛笔,让毛笔产生断裂,进而产生脱毛的现象,日后在使用的过程中对毛笔的损伤更大。所以也不宜强力的捻开毛笔。

误区四,开笔开一半行吗?

网上有一些开笔的教程,让人开笔的时候,只开到一半儿,这样的话,以后在书写的过程中,毛笔也比较好控制,书写来比较流畅,其实这样对毛笔的伤害是更大的。

因为在你书写的过程中,然后墨水会慢慢的往上面去渗透,形成宿墨累积。另外,下边扭动,然后上边不动,这样的话也容易造成笔毫的断裂,让毛笔遭受损害。

第五,正确的方法

既然这几个方法都不行的话,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进行的开笔呢?我认为比较好的开笔方式就是先用冷水泡10到20分钟,然后。等外表的胶水稍稍的软化之后,在用手机轻的揉捏,慢慢的让胶水融化,这样的话,就可以全部都泡开了。

毛笔的历史

毛笔,家喻户晓,该怎么选、怎么用、怎么存,想必拥有毛笔的人应该都清楚,那么关于毛笔的历史小伙伴们都清楚吗?

在各类笔中,毛笔可算是中国独有的品类了。传统的毛笔不但是古人必备的文房用具,而且在表达中华书法、绘画的特殊韵味上具有与众不同的魁力。中国的书法和绘画,都是与毛笔的使用分不开的。

毛笔作为书写工具,其历史非常久远,早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上就留有毛笔描绘的痕迹。虽然西周以上迄今尚未见有毛笔的实物,但从史前的彩陶花纹、商代的甲骨文等上可觅到些许用笔的迹象。东周的竹木简、缣帛上已广泛使用毛笔来书写。由此可知毛笔起于殷商之前。最早的毛笔,大约可追溯到二千多年之前。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发现了春秋时期的毛笔,该笔是目前发现最早的笔,是上古时代遗存的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春秋、战国时对笔的叫法各地不一,有“笔”、“聿”、“拂”等多种名称。直到秦实行“书同文,车同轨”,才将笔的各种名称统一称作“笔”。相传秦将蒙恬曾在善琏村取羊毫制笔,在当地被人们奉为笔祖。又据说蒙恬的夫人卜香莲也精通制笔技艺,被供为笔娘娘。到了汉代,笔已比较考究,路卮是当时的制笔高手。汉代制笔头的原料除了兔毛之外,还有羊毛,鹿毛、狸毛、狼毛等,硬毫软毫并用。同时,笔管的质地和装饰也丰富起来。据正史书籍记载,我国著名的宣笔就发明于汉代。


 宣笔时期是我国毛笔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晋时,安徽宣州用兔毛制成的紫毫笔,以笔锋尖挺而拥著称于世。宣州陈氏之笔深受王羲之等人的推崇。到了唐代,宣州成为全国制笔的中心,宣笔声誉日隆,此时的宣笔无论在制作技巧,选用材料,或在笔杆的雕镂艺术上,都已日臻完善,柳公权、欧阳修、梅尧臣、苏东坡等人都对宣笔有过极高的评价。宣笔在唐朝时被奉为贡品和御用笔,据《旧唐书?地理志》记载:唐天宝二年,唐玄宗登楼看新潭、南方数十郡特产,排列在在楼下,其中就有宣城郡的笔。陈氏及诸葛氏之笔跨唐宋两朝,制笔技艺世代相传,所创无心散卓笔具有性能柔润、根基牢靠,久用不散,书写流畅的特点,称“海内第一”。宋代除了宣州诸葛氏之外,歙县的吕道人,黟县的吕大渊,新安的汪伯立等都名冠一时。

元代以后,以湖州为中心的制笔业日益兴隆。我国的毛笔进入了第二个重要发展时期——湖笔时期。尤以羊毫笔最享盛名,为士林所爱,并得朝廷赞赏,此时的湖笔与宣笔已同享盛名,乃至超过了宣笔,成为全国毛笔的代表,誉满海内外。被称为“毛颖之技甲天下”的湖笔,发源于浙江省湖州市善琏镇。古时,善琏隶属湖州府,故这里出产的毛笔称为湖笔,善琏也被誉为“笔都”。当时湖笔与徽墨、端砚、宣纸一起被称为“文房四宝”,并出现了冯应科、张进中、吴升、姚恺、陆震、杨鼎、沈秀荣、潘又新等制笔名师。

明末清初,善琏湖笔逐渐外传,善琏人在各地开设了一批著名的笔店,如北京的古月轩、贺连清,上海的周虎臣、杨振华、李鼎和,苏州的贝松泉、陆益堂等。明清时期是中国制笔业发展的鼎盛期,供皇室的御用笔和官府用笔,制作精致华丽自不待言,就连民间使用的毛笔,也十分注重装饰和美观。当时用作笔管的质材有竹,玉、雕漆、象牙、瓷,珐琅等,在笔管的装饰上,也尽一切修饰之能事,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丰富。

由于毛笔是由动物纤维制成,难以长久保存,故完整的古笔传世极少,除少数发掘品外,能见到的明清毛笔,也可算得上是稀世珍宝了。

练书法兼毫笔有啥好处

一根20多公分长的笔杆,加上一撮动物的毛发,就成为一支毛笔了。用身上的毛发为书写做贡献的动物或人类包括且不限于:狼、羊、兔、猪、狸、马、狐、鸡、熊和人类婴儿(制作胎毛笔)。

兼毫笔,就是用两种动物的毫料制成的毛笔。

毛笔

比如我们现在用的工笔勾线笔,无论紫毫的还是狼毫的都属于兼毫笔一类。我们能看到,它是两个颜色的毛,紫毫勾线呐,中间是紫毫(兔子毫)外面又裹了一层羊毫。狼毫勾线的中间是狼毫,外面裹了一层羊毫。勾线笔为什么要制成这个样子那?是有它的功用的。我们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能觉察到,真正跟宣纸接触的是紫毫或者狼毫部分,这就充分利用了紫毫或者狼毫非常适宜勾线的坚挺及韧性。但是这两种硬毫类有个共同的特点,即储墨性不如羊毫好,所以啊制笔师为了能使我们勾画长一点的线条而不断墨,就在外面裹了一层羊毫。很好地弥补了硬毫储墨性差的缺点。

        兼毫笔还有一种也是用紫毫和羊毫用同样的工艺制成的,叫七紫三羊、五紫五羊、九紫一羊等。也是用紫毫做笔心(笔心也叫墨池、笔柱)然后在笔柱上裹一层羊毫,这层羊毫又称副毫、被毫。只是笔头叫勾线笔短肥一些。很适宜书写蝇头小楷。

       兼毫笔还有一种非常常见的“白云笔”分大中小号,称为大白云、中白云、小白云。白云笔不像七紫三羊那样硬毫做笔柱然后狗副毫的做法,而是将狼毫和羊毫均匀的掺在一起,制成笔头的,其硬度介于狼毫和羊毫之间。但是现在市面上的白云笔价格低廉的很,里面根本就找不到狼毫了,都是用猪鬃、马毛、尼龙毛取而代之了。所以并不好用。

而且,许多制作古法和使用方法,流传至今没有太多变化。市面上能买到的各种毛笔,用来临古人的各种帖,也基本都能胜任。

比如笔锋全化开了,笔锋笔肚一起上,随意写字,这个就是“无心散卓笔”;

比如开笔只泡开一小截,只用锋端,效果类同于“韦诞笔”;

比如短锋狼毫,侧锋取势,类似刮擦,可以模拟“晋人笔法”;

比如长锋羊毫,谨守中锋,走笔均匀,可以学习大小篆、石鼓文,甚至魏碑、颜字。

所以,先选一支兼毫玩起来。

毛笔用法大全

对于书法初学者来说,时常会有这样的困惑: 毛笔应该用软毫、硬毫还是兼毫?
  ● 硬毫笔:笔性刚健。如:狼毫、山马、牛耳毫、鼠须、山兔、鹿毛笔。
  ● 软毫笔:笔性柔软。如:羊毫笔。
  ● 兼毫笔:用硬毫、软毫集在一起,刚柔并济。笔性介于硬软毫之间。
  羊毫笔柔软,特别是长锋羊毫笔,笔按下去后就趴下散开弹不起来,难以掌握,不利于主动发力习惯的培养。这时候全靠书写者以运笔的技巧来调节笔锋。
  而硬毫笔比较好使,由于它的弹性强度大,笔压下去再提起来时,笔锋能 回复到原来凝聚的状态,所以起倒自如,颇为得心应手。
  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如果一开始就用硬毫笔,运笔无需多少技法比较省事,因为笔会帮你大忙,但久而久之,你就只能使用硬毫笔,一旦拿起羊毫笔来顿感寸步难行。
  相反,如果你初学时即用羊毫笔来练字,虽说开始时难度大一些,必须用提按换锋的方法才能写出合格的笔画来,但也因此而学会了使用软毫笔的方法,随着联系时间的增加,慢慢就会得心应手、应用自如。这时候你如果拿起硬毫笔来写,会感到轻松好使。
  所以,书法初学最好是用兼毫毛笔,软硬适中,弹性足、储墨大,写出来线条滋润,而且有尼龙毛在内也不容易损坏,可使用的时间也相对较长。
  不过话说回来不同的书体适合不同的毛笔。
  毛笔的选择:一枝好的毛笔要具备“尖、齐、圆、健”四德。
  ●尖——笔毫聚合时,笔锋要能收尖。
  ●齐——将笔头沾水捏扁,笔端的毛整齐无不齐现象。
  ●圆——笔肚周围,笔毫饱满圆润,呈圆锥状,不扁不瘦。
  ●健——笔毛有弹性,笔毛铺开后易于收拢,笔力要健。
  那么下面就根据四种常用的书体,给大家推荐毛笔。
  一、楷书用笔
  楷书是为规范草书的漫无准则和减省汉隶的波磔而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成,其结体呈平稳方正、典雅端庄,用笔十分强调用笔的笔力、笔势和笔意, 讲究相互之间的长短结合、曲直并举、刚柔相济的艺术效果。
  楷书一般来说是静态的书体,运笔速度较缓慢,注重笔压的加力,因此必须选用 笔锋尖齐,笔腰较强健的毛笔, 所以以狼毫和羊毫制成的兼毫笔为主。
  兼毫笔之笔锋柔畅,笔腰有力富弹性, 在于点划、转折方面,容易收放。纯羊毫毛笔笔性较柔,除特别嘉好者,甚少人用来写楷书,欲用纯羊毫毛笔写楷书,必须功力足,运笔认真,才能达成效果。

毛笔用法大全
  二、行书用笔
  有人以为行书是从楷书中衍生而来。其实不然。行书和章草都是在正楷创立之前就已发明了,是与楷书并行不悖的书法。行书的结体介于楷草之间,近楷者则称“行楷”,近草者则称“行草”。 行书用笔比楷书活泼,而又没有草书的放纵,运笔生动灵活而富有生气。
  行书的运笔速度较快,有缓急的变化,笔划的抑扬变化较多,笔顺也稍改变,而笔划由一笔进入另一笔时,往往以线连贯,仅具脉络,而不清楚分界线。为了把握住字体的气韵、高雅,除书家的用心外, 选用的毛笔以狼毫、兼毫毛笔较适宜,以便较易把握顿、挫、停、收、放。
  三、草书用笔
  草书可分为章草、今草和狂草,而行草因间于行书与今草之间,故一般又附于今草之中。
  狂草是草书中最为放纵的一种,其结体更为放逸奔放,运笔跌宕起伏,运转自如。字与字多连绵,即使笔与笔之间有时不连贯,但也显得笔断意连,一气呵成。
  草书字体,在造形上颇有自由感,每一点每一划都具有节奏,所产生的美感与趣味轻松流畅。
  所以书写草书者,都具有多年笔龄,不限制选用笔性,颇能随心所欲,如求效果甚佳, 皆以羊毫毛笔为主或是使用以柔性毛料制成的兼毫笔,因为笔锋选羊毫为主材料,笔腹笔腰配备较刚之狼毛、牛耳等其它加健物,作为支撑助力,可使笔毫柔顺流畅, 笔力足,不枯涩,挥毫之下左右逢源。
  四、隶书用笔
  隶书是将小篆的书体去其繁复、增减其体而创立,结体更为端正整齐,呈秀丽端庄之美。其用笔,以汉隶为例, 主要是横画的变化,蚕头雁尾,一波三折,尽情地舒展,呈委婉波状之势。如果篆书是以弧笔著称,那么隶书则是以波势见长。
  隶书其字体仍存篆意,多逆笔突进,字体宽扁,波砾呈露。 因此用笔必须宜于逆笔中锋书写,所以用羊毫毛笔或兼毫毛笔来书写较易表达。如果以狼毫毛笔书写,笔锋较健且尖,对于回锋、逆笔,必须更用心方能达到效果。
  其实,兼毫是一个很庞大的家族,不同的混合比例,会写出不同的效果。当然对于很多初学者来说,混合比例均不在考察范围内, 实用顺手才是硬道理!

毛笔的用途 | 毛笔可以用来干什么

毛笔可以用来干什么?很多人都会想,毛笔不就是写写字,画画山水画什么的,这个有什么好介绍的。没错,事实上他它的确也就这些用途,只是这些用途还有很多细分,那么,毛笔具体能怎么细分呢?

一、书写用笔
  一支制作精良的毛笔,其用途甚为广泛,不但可以拿来书写文字,更可供作画,为求书写的字体,更加优美,更传神,使笔力充分表达。制笔的师傅需更细心挑选材料,以符合书家习性及字体的韵味,现在谨就各种书体之用笔,作一概略介绍,而非性规定,以供读者参考。
1、楷书用笔

毛笔

  楷书一般来说是静态的书体,运笔速度较缓慢,注重笔压的加力,因此必须选用笔锋尖齐,笔腰较强健的毛笔,所以以狼毫毛笔为主,另有以刚度较强之狸毛、花尖毛,混合上品羊毫制成的兼毫笔也是写楷书的好毛笔,此种兼毫笔之笔锋柔畅,笔腰有力富弹性,在于点划、转折方面,容易收放。纯羊毫毛笔的笔性较柔,除特别嘉好者,甚少人用来写楷书,欲用羊毫毛笔写楷书,必须功力足,运笔认真,才能达成效果。
  临摹各家字体亦需选笔,写柳体字,最好用狼毫毛笔,其次用兼毫毛笔,因柳字多露锋,欧体字用笔亦以狼毫毛笔、兼毫毛笔较适宜,若选用笔锋笔颈部位较细直的更易发挥字韵。颜体字大都藏锋圆浑、厚重,以兼毫笔较宜表现,如使用狼毫笔则必须选笔锋、笔项较丰盈饱满者,只要轻按即可,若以细直的笔锋毛笔写颜体,必须加重用力,在落笔、转折、收笔之间,有深厚根基者方能达成,否则写出的字往往枯涩单调,无法显露颜体之美。

2、行书用笔
  行书的运笔速度较快,有缓急的变化,笔划的抑扬变化较多,笔顺也稍改变,而笔划由一笔进入另一笔时,往往以线连贯,仅具脉络,而不清楚分界线。为了把握住字体的气韵、高雅,除书家的用心外,选用的毛笔以狼毫毛笔较适宜,因其较宜把握住顿、挫、停、收、放。如使用兼毫毛笔,则以混合狼毛及狸毛所制者,亦相当好用,但所表达风味不同,文字的优美较柔畅、圆润。半毫毛笔在书写行事,往往不易控制,非有深厚功力者很少尝试,若深知笔性,运笔速度快,喜好多项变化,增加浮沉或抑扬者,以羊毫毛笔来写行书可谓顺畅流利,另有一番风味。
3、草书用笔
  草书字体,在造形上颇有自由感,每一点每一划都具有节奏。所产生的美感与趣味必须轻松流畅。所以书写草书者,都具有多年笔龄,不限制选用笔性,颇能随心所欲,然而为求效果甚佳,皆以羊毫毛笔为主或是使用以柔性毛料制成的兼毫笔,因为笔锋选羊毫为主材料,笔腹笔腰配备较刚之狼毛、狸毛或牛耳毛,作为支撑助力,可使笔毫柔顺流畅,笔力足,不枯涩,挥毫之下左右逢源。
4、隶书用笔
  隶书其字体仍存篆意,多逆笔突进,字体宽扁,波砾呈露。因此用笔必须宜于逆笔中锋书写,所以用羊毫毛笔或兼毫毛笔来书写较易表达。如果以狼毫毛笔书写,笔锋较健且尖,对于回锋、逆笔,必须更用心方能达到效果。 
5、篆书用笔
  篆书经数百年的演变,其字体虽有狭长、宽扁、尖削凝重之不同,但有共同的特征就是从不规则的形态而渐趋于规则的弧形圆写,从方峻的笔划变为匀称称的线条,而习学篆字大都有相当笔龄,握笔相当稳健,因此可选用羊毫毛笔来书写,尤其长锋羊毫或长锋兼毫更能臻于至善境界。

二、国画用笔
  国画所用的毛笔,就各画家的习性不同而选用之毛笔,也不尽相同。例如狼毫毛笔性刚健,弹力强,适用于画刚健的东西,如鸟的嘴爪,花卉的枝干、叶脉,山水画的勾、勒、擦或一切线条的地方。兹为便于读者选笔略述数种国画所使用之毛笔供参考:
1、画梅用笔

  画梅之树干要养老,枝要硬劲,应用狼毫毛笔或山马笔,以较刚硬之毛笔写之。画梅花有双勾法和没骨法;双勾法是用中锋细笔分左右两笔合成一圈,应选用狼毫毛笔,以其尖健之笔性画之。没骨法是以点戳便成,可用羊毫毛笔,落笔戳点。 
2、画兰用笔
  画兰首先画兰叶,画时用长锋兰竹笔,含墨饱满,中锋悬腕自根部往外一笔撇去,行笔要爽快、利落不可迟疑。笔力要直至叶尖,长叶要有转折,过笔要有起伏,欲达到此境界所用的毛笔称为兰竹笔,就是上等的长锋狼毫毛笔。此种狼毫笔,笔型顺直如春笋,笔锋、笔项不可过于饱满,方能表达兰叶的细纤。兰花用小兰竹笔(小狼毫)或圭笔画之。
3、画竹用笔
  画竹全用中锋,画竿写枝行,笔要快速有劲,方能产生圆正浑厚的效果;竹叶要快利刚劲,才能表达竹的特性。所以选用的毛笔,应以刚性毛笔且笔锋尖锐者为上乘,因此以狼毫毛笔为画竹的主要毛笔,竹竿亦可用山马笔画之以增厚苍劲。 
4、画菊用笔
  菊的画法,数百年来不离勾花点叶法,在画花瓣点花蕊、画茎枝,可用狼毫毛笔、面相笔,垛叶用羊毫毛笔。
5、山水用笔
  山水画的线条有用中锋、有用侧锋,但总要笔笔有力,随着树、石、山形的变化,用笔要顿挫,起笔、收笔、曲折灵活表现。所以用笔应以刚性毛笔为主,例如山马笔、牛耳毫毛笔、狼毫毛笔。水或云烟雾霭具有飘浮感,可以羊毫毛笔或软性毛笔,面积较大者可以用排笔一气呵成来画。 

  三、油画、水彩用笔
  1、油画用笔
  大都以刚性毛料制成,一般以猪毛或猪鬃为原料,亦有以貂毛或化学纤维制成。
  2、水彩笔
  大部份为马毛或普通羊毛制,以较柔毛料制成之水彩笔,绘画时才不会留下笔痕。
 

  四、工业用笔(工艺用笔)
  1、翻砂用笔:铸造工厂之砂模修整的笔是长锋羊毫笔,乃利用羊毫较好之吸水性及柔软性可把砂模修整很光滑。
  2、油漆用笔:专供油漆用的毛笔,都以猪鬃为材料,写油漆字可用羊毫材料制成的毛笔。
  3、彩绘用笔:用以绘画陶瓷器或彩灯时,常以狼毫圭笔、面相笔或羊毫线笔。
  4、照相修版用笔:用狼毫或白圭毛制成的圭笔,取其细小尖锐之特性。



如何清洗毛笔?很多人可能都做错了

砚台可以不经常洗,隔夜的墨,谓之宿墨。毛笔就万万不能偷懒,因为毛笔会褪毛,笔毫会折断,笔杆会开裂,甚至弯曲。况且在如今,好的毛笔必然价格不菲,写出满意的作品,自然得仰仗于好的毛笔。那么,怎样清洗毛笔,才能起到很好的养护作用?

一、 要将笔毛内的墨用尽

毛笔

这是为了使洗笔变得简练点,方法就是写字结束后,可以不蘸墨,随心在纸上乱写一通,一直将笔腹里的墨用尽。据说大师黄宾虹作画,水墨交融,画完可以不洗笔,在衣襟上擦干即可,因为笔里的墨已经用尽,而在蘸水的过程中,笔毛已经洁净,在作画过程中洗笔,我想深谙笔性、深通墨理的人是可以做到的。

二、 先泡笔后洗笔

洗毛笔,最好是在一个固定的器皿里,比如盆子、洗面池等。把毛笔泡在一定量的水里,水也不用太多,能覆盖到毛笔就好了。泡大约20秒即可,这样可以把笔腹里的墨发散出来,便于洗笔。不能把毛笔泡在水里即可,这样过不了几天,毛笔笔管就会开裂,损坏了价格不菲的好笔。洗笔的事,懒惰不得。

三、不可因洗笔而伤笔

洗笔的过程中,要始终笔头向下,可以用手指轻轻地拨弄笔毛,但是不能用力地拔笔毛。可以在水里搅动笔头,但是不能时间太长,这样会伤及笔根。要洗到把毛笔提出水面,用手指挤压笔毛渗出的水没有过多墨色,这样这支毛笔就基本洗干净了。最后把笔里面残存的水用手指或者吸水的纸挤出,即可结束洗笔的程序了。

四、多支毛笔怎么洗

如果是多支毛笔同时洗,为了更好地护笔,最好把毛笔分开洗,因为毛笔的材料不同,有兼毫、羊毫、狼毫、紫毫等等之分,羊毫和狼毫的含墨量,必然大相径庭。分开洗,基本可以做到每支笔都洗干净。

五、毛笔洗完后的养护

毛笔洗完后,就涉及到毛笔的日常养护。切切要注意的一点,是毛笔不能头向上放置。因为那样毛笔里面残存的水份会下渗到笔管中去,使笔管开裂,最终笔头脱落。这种情况,在北方的同好,尤其需要注意。尽量将毛笔笔头向下悬挂或者平放于笔帘中,这样毛笔会自然干燥,笔毛分散,便于下次使用。

另外要提出的一点,宿墨不仅发臭,而且会伤笔,因为墨汁里面的分子结构发生变化后,对笔毛的伤害是明显的,应当慎用,用完及时清洗。

毛笔分叉怎么办 毛笔开叉是什么原因

毛笔用久了很容易分叉,继续使用分叉的毛笔就会影响写字、画画的效果,那么毛笔开叉是什么原因呢?毛笔分叉可能是写的字已经超过了该毛笔所能承受的最大的字径,同时,在书写时可能没有注意及时调锋所致。有什么方法恢复分叉的毛笔呢?我们可以把分叉的毛笔清洗干净,放在蛋清里,蘸匀巧蛋清,接着捋顺笔毛,放在阴凉的地方自然晾干就可以了。

毛笔

一、毛笔分叉怎么办

对于已经分叉的毛笔,通常我们可以打一个鸡蛋在碗中,然后把已经洗干净的分叉的毛笔放入到鸡蛋清中,像蘸墨一样均匀地让蛋清浸入笔毛中,再来回舔笔,直至毛笔的笔头呈现如发笔之前的锥形,笔锋回到尖的状态,悬挂起来,置于阴凉处,待蛋清干后,很大程度上能修复开叉的情况。

二、毛笔开叉的原因

毛笔开叉可能是因为毛笔本身存在制作上的缺陷,或者是在书写的时候没有及时调峰,所写的字超过了毛笔所能承受的最大字径,这样都会导致书写出现阻碍,难以练好字体。

抛去毛笔本身的原因不谈,我们在使用的时候应该及时做好养护工作,预防毛笔分叉。毛笔的使用和保养应遵循“大笔可作小字,小笔不可作大字”的原则,所以,大家在使用毛笔的时候,首先应该明确毛笔的出锋长短和对应的可写的最大字号。

除了应该注意不同大小的笔写不同大小的字,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预防毛笔分叉的发生。

三、预防毛笔分叉的方法

1、正确使用新入手的毛笔,在捻开笔头后,可以在手里搓搓笔杆,利用离心力把浮毛甩掉,这样可以防止书写过程中掉毛,也可以防止碎毛浮毛引起的分叉。然后就是需要用温水把毛笔上附着的胶质洗干净,因为毛笔在做好后都会用海藻胶胶住,便于保存和运输。

如果是之前洗净悬挂晾干的毛笔,在正式蘸墨汁书写前,应该先把毛笔放入清水中彻底打湿。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让毛杆上的鳞片彻底张开,利于吸收贮存墨汁。因为鳞片张开了,笔毛也更有能力将墨汁均匀地导入上来,因为有的墨汁可能比较浓,或者胶比较重,如果是干透的毛笔,直接蘸墨汁,可能导致墨汁在笔毫外边形成一层保护膜,而导致笔头中间的毛没有蘸墨,从而形成空心,这样写字很可能就会导致毛笔分叉。

另外,既然湿笔入墨有导入墨汁的功效,同理,蘸墨前被充分打湿的毛笔在清洗时也会更容易把笔根的墨汁导出,从而更容易把毛笔洗干净。

2、蘸墨汁适量蘸墨多肯定是很难分叉的,但是多了有时候并不利于书写,但是蘸墨少又极有可能导致毛笔分叉,所以蘸墨的多少也是毛笔是否会分叉的一个因素,应该适量蘸墨。

3、墨汁浓度适量墨汁太浓或者墨汁胶重,也会导致毛笔开叉。墨汁太浓,会导致笔毛不能顺利聚拢,如果适量掺水,稀释墨汁,就会大大改善聚拢性。从而使得毛笔有良好的聚锋效果。

4、及时舔笔与调锋当写完一个或者几个笔画的时候,笔锋已经明显有小的分叉了,但是你却仍然用这种状态下的笔写字,没有及时舔笔至尖的状态,那么这样也极有可能会导致毛笔开叉,所以在书写的过程中要不断的调整锋向来避免这种情况。

5、毛笔洗干净洗笔不干净,导致毛笔笔头的根部墨块结痂,这也会导致毛笔分叉或者说聚锋效果不好。笔头根部洗不干净的话,建议大家按照这个方法来洗笔:左手窝成一个小窝,右手拿笔在水下冲洗,有时候甚至可以轻轻用笔去按手心,挤出笔头根部的残余墨汁。洗完后,用纸巾将多余的水分,尤其是根部的水分吸干净。

写行书用什么毛笔好

初学书法,新手都不知道什么书法该用什么毛笔。今天就来讲讲我们写行书的时候该用什么毛笔呢?

行书主要分为行楷和行草,初学者不论写行楷还是行草都应使用兼毫笔来书写比较好。因兼毫易于上手吸墨适中,不会造成使用不当或出现墨水团;有一定功底的书写者,在书写行草时多使用羊毫笔,写行楷时可用狼毫笔或兼毫笔。

毛笔

  1、初学者

  初学者在书写行书时,不论是行草还是行楷,因对毛笔的使用以及落笔的轻重缓急尚未把握,可以选择兼毫来使用,兼毫兼具了硬毫和软毫的优点,较为容易上手,而且使用兼毫吸墨量适宜,不会导致初学者在书写行书时停顿出现墨水团影响纸面。

  2、有书法功底的书写者

  有书法功底的书写者在书写行书时,用笔的范围选择较大,以选择行草或行楷来决定用什么毛笔。

  书写者在选择书写行书中的行草时,应选择羊毫笔或者含有羊毛的兼毫笔来使用,羊毫笔较软,含墨量大,在书写行草时能更好表现草书的洒脱。

  书写者写行楷时,选择使用硬毫笔或兼毫笔,以狼毫笔最为宜,笔锋选择适中的即可。行楷在书写时注重毛笔的走向,运笔速度较高,需要硬毫笔的弹性强以及写字锐利的特性来表现行楷。

  总结:不论是初学者还是有一定书法基础的书写者,在书写行书时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毛笔进行书写,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文房四宝介绍

文房四宝
  笔:产生于五六千年前以前。秦代定为“筆”。分笔管、笔头两部分。笔锋、笔腹、笔根组成笔头。
  按性能分:软、硬、兼毫三种。
  按长短分:长、中、短锋三类。
  按大小分:大、中、小楷笔三种。
  毛之四德:尖、圆、齐、健
  保管:戴帽、清洗。

文房四宝有哪些?文房四宝介绍
  墨:西周时始造墨。战国有正式墨出现,清光绪年间出现墨汁,墨锭已不多用。
  纸:东汉蔡伦集大成,发明造纸术。宣纸:生、熟、半生熟,大小不一,颜色各异,厚薄不等。书法艺术离不开宣纸。
  砚:砚池、墨海,新石器时代已有研磨工具。现在名砚极多,可为收藏观赏之用。

  除此以外,还有笔架、笔筒、笔洗、镇纸、垫毡等工具。

  延伸教学

文房四宝有哪些?文房四宝介绍
文房四宝有哪些?文房四宝介绍
  本节课学习了文房四宝的特点及用法,训练了书写前的所需技能,这都是最基础的知识技能储备,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自己进行更多的相关知识技能探索。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welcome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