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村网导航

麦村网系麦村工作室(麦村文院-麦村草堂-良山堂)旗下网上交流互助平台:秉持阳光下为民服务永远在路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优秀传统文化!麦村网宣教部(201808018

麦村网愿景让美好永相伴!

中华传统文化修养课程:心经原文译文-怎样学佛学佛教-菜根谭的智慧

发表时间:2018/07/09 00:00:00  浏览次数:849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儒释道

学佛就是修行,而且是如佛所说地修行。

其修也,有从入之阶;

其证也,有自得之实。


培养目标:发菩提心,解第一义,信愿持名,一心不乱;牢牢掌握佛法基本理论,具备直接阅读经论原文的能力,为弘法利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谈共产党员应该如何认知佛教


        当下中国,很多人因为学佛,而堕入迷信者不少。这不仅仅是指那些学佛的凡人,也包括一些度入空门的出家众。在学佛与佛教二者之间,搞不清他们的关系,往往混为一谈。造成这种不清楚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没有认真去读释迦牟尼留下的经典。如果真能静下心来,读读比如《无量寿经》、《金刚经》等等不可思议经典,什么都弄明白了。

        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其最精深的地方,莫过于倡导一个和谐世界。而这个和谐世界,是建立在人人平等,人人有住房、有饭吃、有衣穿上。而所说的无神论,只不过是告诉大众,要想实现这个理想,不要想有什么救世主,不要把美好的向往寄托在等靠要上,要通过艰辛的努力去创造,去奋斗。而这些内容,释迦牟尼佛早在几千年前就提出了。他明确的告诉众生,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改造命运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去修行。佛不说一法,也不度一人。若说有佛法,都是虚妄,也是在谤佛。


        由此可知,作为共产党人,跟着释迦牟尼学为人、处事、为百姓谋福利,有何不可?听释迦牟尼的话,做一个不贪、不嗔、不痴、不慢的人,有何不好?不能因为听了释迦牟尼的话,自己就变成了佛教徒,就以为自己违背了一个共产党人的信仰,变成了有神论者。这其实是对马克思无神论的曲解,也是对释迦牟尼所说的教义标签化,这就是非左即右的真迷信,也是愚痴的真表现。

        所以,共产党人能不能学佛,说实话,真的能!太能了!学佛什么?就学佛的大爱和无私。   ——习近平


《心经》全文、心经原文注音及译文





心经全文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 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 菩提萨婆诃。

全文注音及翻译

  guān zì zài pú sà 。

  观 自 在 菩 萨 。(译文观音菩萨

  xíng shēn bō rě bō luó mì duō shí 。

  行 深 般 若 波 罗 蜜 多 时 。(译文:深入的修行心经时)

  zhào jiàn wǔ yùn jiē kōng 。

  照 见 五 蕴 皆 空。(译文:看到五蕴:形相、情欲、意念、行为、心灵,都是空的)

  dù yī qiē kǔ è 。

  度 一 切 苦 厄 。(译文:就将一切苦难置之度外)

  shě lì zǐ 。

  舍 利 子。(译文:菩萨对学生舍利子说)

  sè bù yì kōng 。

  色 不 异 空。(译文:形相不异乎空间)

  kōng bù yì sè 。

  空 不 异 色 。(译文:空间不异乎形相)

  sè jí shì kōng。

  色 即 是 空。(译文:所以形相等于空间)

  kōng jí shì sè 。

  空 即 是 色。(译文:空间等于形相)

  shòu xiǎng xíng shí 。

  受 想 行 识。(译文:情欲、意念、行为、心灵)

  yì fù rú shì 。

  亦 复 如 是。(译文:都是一样的)

  shě lì zǐ 。

  舍 利 子。(译文:舍利子呀)

  shì zhū fǎ kōng xiāng 。

  是 诸 法 空 相 。(译文:一切法则都是空的)

  bù shēng bù miè 。

  不 生 不 灭。(译文:不生不灭)

  bù gòu bù jìng 。

  不 垢 不 净。(译文:不垢不净)

  bù zēng bù jiǎn 。

  不 增 不 减 。(译文:不增不减)

  shì gù kōng zhōng wú sè。

  是 故 空 中 无 色。(译文:因此空间是没有形相的)

  wú shòu xiǎng xíng shí 。

  无 受 想 行 识 。(译文:也没有情欲、意念、行为和心灵)

  wú yǎn ěr bí shé shēn yì。

  无 眼 耳 鼻 舌 身 意。(译文:没有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

  wú sè shēng xiāng wèi chù fǎ 。

  无 色 声 香 味 触 法 。(译文:更没有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

  wú yǎn jiè 。

  无 眼 界。(译文:没有眼睛所能看到的界限)

  nǎi zhì wú yì shi jie 。

  乃 至 无 意 识 界 。(译文:直到没有心灵所能感受的界限)

  wú wú míng 。

  无 无 明。(译文:没有不能了解的)

  yì wú wú míng jìn 。

  亦 无 无 明 尽 。(译文:也没有不能了解的尽头)

  nǎi zhì wú lǎo sǐ 。

  乃 至 无 老 死。(译文:直到没有老和死)

  yì wú lǎo sǐ jìn 。

  亦 无 老 死 尽。(译文:也没有老和死的尽头)

  wú kǔ jí miè dào

  无 苦 集 灭 道 。(译文:没有痛苦的集合以及修道的幻灭)

  wú zhì yì wú dé 。

  无 智 亦 无 得。(译文:不用智慧去强求)

  yǐ wú suǒ dé gù 。

  以 无 所 得 故 。(译文:所以得到与否并不重要)

  pú tí sà duǒ 。

  菩 提 萨 埵。(译文:菩萨觉悟之后)

  yī bō rě bō luó mì duō gù 。

  依 般 若 波 罗 蜜 多 故 。(译文:依照心经)

  xīn wú guà ài 。

  心 无 挂 碍。(译文:心中没有碍)

  wú guà ài gù 。

  无 挂 碍 故。(译文:由于没有碍)

  wú yǒu kǒng bù 。

  无 有 恐 怖。(译文:所以不恐怖)

  yuǎn lí diān dǎo mèng xiǎng 。

  远 离 颠 倒 梦 想。(译文:远离颠倒梦想 )

  jiū jìng niè pán 。

  究 竟 涅 槃 。(译文:最后达到彼岸

  sān shì zhū fó 。

  三 世 诸 佛。(译文: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三世诸佛)

  yī bō rě bō luó mì duō gù 。

  依 般 若 波 罗 蜜 多 故 。(译文:依照心经)

  dé ā nòu duō luó sān miǎo sān pú tí 。

  得 阿 耨 多 罗 三 藐 三 菩 提 。(译文:得到无上、正宗、正觉的 三种佛果)

  gù zhī bō rě bō luó mì duō。

  故 知 般 若 波 罗 蜜 多。(译文:所以说心经)

  shì dà shén zhòu 。

  是 大 神 咒 。(译文:是变幻莫测的咒语

  shì dà míng zhòu 。

  是 大 明 咒。(译文:是神光照的咒语)

  shì wú shàng zhòu 。

  是 无 上 咒。(译文:是无上的咒语)

  shì wú děng děng zhòu 。

  是 无 等 等 咒。(译文:是最高的咒语)

  néng chú yī qiē kǔ 。

  能 除 一 切 苦。(译文:能除一切苦 )

  zhēn shí bù xū 。

  真 实 不 虚 。(译文:不是骗人的 )

  gùshuōbō rě bō luó mì duō zhòu 。

  故 说 般 若 波 罗 蜜 多 咒。(译文:所以说心经)

  jí shuō zhòu yuē 。

  即 说 咒 曰 。(译文:其咒语曰)

  jiē dì jiē dì 。

  揭 谛 揭 谛。(译文:去吧,去吧)

  bō luó jiē dì 。

  波 罗 揭 谛 。(译文:到彼岸去吧)

  bō luó sēng jiē dì 。

  波 罗 僧 揭 谛。(译文:大家快去彼岸)

  pú tí sà pó hē 。

  菩 提 萨 婆 诃 。(译文:修成正果)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译文

以般若智慧观照自心而获得解脱自在菩萨修行极深的般若智慧时,观察洞见到集聚构成人我的肉体,感受,思想,意志,心识等五种要素,是因缘相依的生灭关系。他的本质是空,而非实体的存在。 菩萨因彻见这五种集聚的要素是缘起性空,所以脱离生老病死苦以及一切的痛苦

  舍利弗啊!肉体以及一切的物质现象,不是真实的存在,不外乎是因缘相互依存的生灭关系,所以物质和空并无差别;而空和 物质二者在本质上也没有不同,因此空不异于物质。 有人认为空是没有,物质是有,而菩萨以般若智慧观照彻见到物质就是空,空就是物质,犹如水和水波的关系,二者既是各别的,也是一体的。感受,思想,意志, 心识,同样也是如此。

  舍利弗啊!这五种集聚的要素,从它缘起性空的本质来说,它既没有生起或灭失,也没有所谓污垢或清净,更不会增多或减少。所以,在缘起性空的本质上,物质,感受,思想,意志,心识都不是真实的存在,而是空。 人对外界的认识,需透过眼,耳,鼻,舌,身体,意识六种感官与物质,声音,香臭,味觉,触觉,其他一切事物及概念等六种外境,分别相对应而认知一切,这些都不是真实的存在,而是空。 人的一切认识作用各有不同,包括眼,耳,鼻,舌,身体,心识,物质,声音,香臭,味觉,触觉,其他一切事物及概念,甚至于眼,耳,鼻,舌,身体,心识的识别作用共十八种,它们都不是真实的存在,而是空。

  不经由佛教导而独自开悟的缘觉圣者,因观照十二因缘而了悟,但菩萨以般若智慧照见十二因缘是缘起性空的,所以不论是导致生死轮回的主因无明;或是灭尽无明, 甚至于生,老,病,死,或是因灭尽无明而脱离甚至于生老病死,也都不是实体的存在。 亲自听闻佛说法而证悟得声闻圣者,因观照四谛而了悟,但菩萨以般若智慧见苦,苦的原因,灭苦而解脱,灭苦的方法这四谛是缘起性空的,不是实体的存在。

  菩萨所证得的境界中,既不存有能证悟得般若智慧,也不存有所证得的境界,因为菩萨彻见一切是缘起性空的,一切是不可得 的,心不执著于一切。 使自己及一众生都获得开悟的菩萨,由于修行可至生死彼岸的般若智慧,而通达空得真理,所以心中没有一丝牵挂及烦恼障碍;因而不恐惧生死,远离一切错误,不合理的思想,行为,妄想等等,终于达到寂灭无为的最高境界。

  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一切佛,都是由于般若智慧,才能证得无上正等正觉而成佛。 因此,由以上可得知般若智慧是具有不可思议力量的密咒,是可破除一切愚痴黑暗的密咒,是至上的密咒,是可达成涅磐妙果无与伦比的密咒。它能去除一切的痛 苦,灾厄,是真实不变的真议真议。因此,宣说般若智慧的密咒如下:去!去!去到生死的彼岸!与众生一起去到生死的彼岸!愿迅速同证正觉,获得大成就!


怎样学佛

智钰

学佛就是修行,而且是如佛所说地修行。

今生目标:了生死,度众生。

其修也,有从入之阶;其证也,有自得之实。

佛言:“虽一世勤苦,须臾之间,后生无量寿国,快乐无极。”


一、发菩提心

二、正确知见

三、解行并进

四、出离三界



学佛的目的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这,也是每一个学佛人的伟大使命。那么,怎样来达到这一目的,完成这一使命呢?

一、发菩提心

学佛,首先必须发菩提心,因为发菩提心是成佛度众生这一伟大使命的庄严誓言,是横渡生死苦海的灯塔,是乘风破浪的动力。

彻悟大师云:“大心(菩提心)不发,则外不能感通诸佛,内不能契合本性;上不能圆成佛道,下不能广利群生。无始恩爱,何以解脱?无始冤愆,何以解释?积劫罪业,难以忏除。积劫善根,难已成熟。随所修行,多诸障缘。纵有所成,终堕偏小。故须称性发大菩提心也。”(《彻悟大师遗集》)

省庵大师《劝发菩提心文》云:“入道要门,发心为首;修行急务,立愿居先。愿立,则众生可度;心发,则佛道堪成。苟不发广大心,立坚固愿,则纵经尘劫,依然还在轮回;虽有修行,总是徒劳辛苦。故《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忘失尚尔(忘失菩提心尚且如此),况未发乎(更何况还没有发菩提心呢)!故知欲学如来乘,必先具发菩萨愿,不可缓也。”

彭际清《省庵法师遗书序》云:“昔我世尊始成正觉,叹曰:‘奇哉!奇哉!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智慧。但以妄想、颠倒、执著,不能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则得现前。’吾壹不解(我一直不理解)此诸众生于妄想执著,何苦而不离?于如来智慧,又何惮dàn畏难)而不证?卒终于)乃舍父逃逝,长劫漂流,甘为客作贱人,而不知反此?无他故,不觉而已矣!菩提心者,即觉之异名。才觉,则现前妄想执著,全是如来智慧。盖如来智慧无体,以众生妄想为体;众生妄想无体,以如来智慧为体。如水成波,全波是水。从本以来,毕竟当住无余涅槃故。然而觉与不觉之分,断不可以自瞒自昧者也。于此瞿然而思,砉皮骨相离声)然以解,则菩提心之发,自有沛然莫御者。此心既发,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现前,又何用他求哉!”

二、正确知见

虚云老和尚说:“修行无别修,只要识路头,路头若识得,生死一起休。”《楞严经》云:“因地不真,果招迂曲。”因此,学佛人具备正确知见,至关重要。如说修行网上佛学院的课程安排,就是通过系统的修学,以建立正确的知见,并且落实在行持上。

现在是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通过这些课程的修学,具备了辨别真伪正误的能力,就不会误上贼船,误入歧途。

如说修行网上佛学院的网址是:www.cfolu.com  华人佛教网https://www.hrfjw.com  华人学佛网https://www.hrxfw.com

其修学共分四个阶段:一、断恶行善;二、持戒为本;三、般若破妄;四、极乐为归。

培养的目标是:发菩提心,解第一义,信愿持名,一心不乱;牢牢掌握佛法基本理论,具备直接阅读经论原文的能力,为弘法利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院的具体课程如下表:



教学大纲课 程(四步法:断恶行善、持戒为本、般若破妄、极乐为归)

(一)断恶行善

第一学年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录
了凡四训注释
俞净意公遇灶神记注释
王凤仪嘉言录
感应篇注释

 每日:一、阅读教材闻思修;二、读诵地藏经一部;三、念地藏菩萨圣号一万遍;四、修觉知动作、觉知感受。


(二)持戒为本

第二学年

四十二章经注


八大人觉经注


佛遗教经注

十善业道经注

大念住经注
 每日:一、阅读教材闻思修;二、轮流读诵《四十二章经》、《八大人觉经》、 《十善业道经》、《佛遗教经》和《大念住经》,每日一部;三、修觉知呼吸、觉知当下。
 

(三)般若破妄

第三、四学年

金刚经精解
心经精解
六祖坛经精解
佛藏经选注
起信论注
 每日:一、阅读教材闻思修;二、读诵《金刚经》和《心经》各一部;三、修觉知心念。

(四)极乐为归

第五、六学年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注
念佛论
禅净要旨
无量寿经会义
念佛三昧摸象记精解
 每日:一、阅读教材闻思修;二、读诵《称赞净土佛摄受经》、《金刚经》和《心经》各一部;三、修觉知念佛。
实修请阅读:《觉知念佛》




本站教材,欢迎转载、演讲、翻印、出版、发行。

“离线阅读”下载


声  明

·

本院员工,是由隐修之佛弟子组成,自力自给。若有人自称是本院工作人员,是本院教材作者,乃至是为本院募款,皆属虚冒,望诸仁者明察。

·

本院所著教材、书籍和文章,旨在弘法利生,没有版权。因此转载、演讲、翻印、出版、发行,均不必经过本院或作者的同意。

三、解行并进

学佛是一个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凡成圣的过程,因此经论的修学,最终都要落实在行持(心念和行为)上。

修学的方法是:闻→思→修。闻,是听闻教法(包括阅读教法);思,是思惟教法之义理;修,是按照教法之义理,切实行持。通过这一过程,将我们的无明知见,转化成正知正见,并落实在身(行为)、语、意上。在这个过程中,熏习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不断地熏习,才能悟入佛的知见,生起慧解,指导自己的行动。

一般来说,修学一部经论时,首先要将它划分成若干个单元,例如以品或章来划分。

首先,对每一个单元:

1、粗读。将这一单元读三遍,建立起一个总体认识,清楚地知道本单元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2、细读。划分段落,写出段落大意,和本单元的中心思想,并且对难字、难句都要清楚明白。

3、精读。通过精读,术语名词的含义要记得住,能够背诵精要的句偈,并且能够讲述本单元,特别是对难点难句的阐发。

然后:

4、全书融会贯通。其要求是:写出全书的中心思想和脉络,能够不看教材而概述全书。

5、熏习。通过不断地熏习,悟入佛的知见,生起慧解,指导自己的行动。这一步非常重要,要时时在境缘上运用、勘验、转化、提升。


对于初学者而言,直接从经论原文下手是相当困难的,最好从注释本开始。当具备一定能力之后,就要直接阅读经论原文,这样更容易生起慧解。所以在用注释本修学时,就要有意识地培养直接阅读经论原文的能力。如说修行网上佛学院的教材,就是这样设计编写的:帮助读懂所注释的经论,同时培养直接阅读其它经论原文的能力。

娑婆世界的众生,耳根最利。边听边看往往比单纯地阅读,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因此,在还没有教材视频的情况下,可以使用语音朗读工具来朗读教材,边听边看。而且,还可以通过反复聆听来熏修。

语音朗读工具,是帮助我们学习的工具。同其它工具一样,使用的次数愈多,就愈熟练,效果也就愈显著,而且愈能用在点子上。如果你对软件的安装调试不太熟悉,可请熟悉的朋友帮忙,你只管使用。(语音朗读工具的下载和设置,详见本修学园地中《电脑朗读网页》一文)

四、出离三界

《法华经》云:“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常有生老病死忧患,如是等火,炽然不息。”所以,佛讲经说法四十九年,说羊车(声闻乘)、鹿车(缘觉乘)、牛车(菩萨乘)乃至大白牛车(佛乘),都是要救度众生出此三界火宅。

〔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是有淫食二欲的众生所住的世界,包括上自六欲天,中自人、畜生,下至饿鬼、地狱;色界是无淫食二欲,但还有色身的众生所住的世界,包括四禅十八天;无色界是已无色身,但住心识于深妙禅定的众生所住的世界,包括四空天(空无边天、识无边天、无所有天、非想非非想天)。此三界,都是凡夫生死轮回的境界,所以佛教行者首先是以出离三界而了断生死为目的。

那么,怎样出离三界呢?答案是: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最易、最捷、最稳当的途径。而念佛法门中,持名念佛又是最易、最捷、最稳当者,古德赞为“径中又径(捷径中之捷径)”。

一切其它法门要出离三界都必须断尽烦恼,而持名念佛只要做到临命终时念佛之念十念相续(不为妄念间断),即与佛感应道交,在阿弥陀佛的接引下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详见《往生的条件》)。这比起断尽烦恼来说,实在容易得太多太多。并且一旦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寿命无量,没有众苦逼煎,而是快乐无极,烦恼业习自然不起,即证不退位。在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的教导下,清净大海众菩萨的切磋帮助下,一生成佛,滿菩提大愿。所以,持名念佛是最为殊胜的了生出死法门。(详见《净宗入门》

〔感应道交〕众生之感与阿弥陀佛之应,相互交通。〔不退位〕只会前进,不再退转,直至成佛。

持名念佛的具体方法甚多,其目标都是要做到临终十念相续,感佛来迎,确保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至于怎样念佛,可参看《觉知念佛》《净宗如何参究念佛》《呼吸念佛精要》等书籍文章。


在修学念佛法门时,千万小心!不要误上本愿法门之贼船,而遭入邪难返,万劫沉沦之灾。详见《什么是本愿法门》《本愿法门是附佛外道》


问:现在有一些团体和网站用“净土宗”来命名,例如中华净土宗协会、净土宗弘愿寺、中国净土宗_全球净土宗门户网站等,这是怎么回事?

答:这都是本愿法门的慧净法师(此人之背景详见《什么是本愿法门》一文)搞的鬼。近年来,由于本愿法门遭到各方批判和抵制,名声太臭,必须更换这一门派的名字以求存活。

净土宗一词,本来是指佛教十宗之中专修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晋时慧远大师为初祖的宗派,这是千百年来与禅宗并列的大宗,而他们那个本愿法门不过是一个小小的门派。然而,慧净法师在更换其门派名字时,竟把他们那个“本愿法门”的名字更换成“净土宗”,伪装成他们就是整个净土宗!这是故意制造混乱,鱼目混珠而以假乱真,来蒙骗不明真相的人,特别是初学佛者,误以为他们就是净土宗而上贼船——这是本愿法门赖以为生的手段:骗!

〔十宗〕俱舍宗、成实宗、禅宗、天台宗、华严宗、真言宗、法相宗、净土宗、律宗、三论宗。

佛弟子务必擦亮眼睛,凡是遇到那些以“净土宗”来命名的团体和网站,就一定要仔细辩明是否是本愿法门,才不至于上当受骗。鉴别的方法也很简单:如果是以慧净法师、净宗法师等人为主导,在鼓吹本愿法门的观点和理论,例如中华净土宗协会、净土宗弘愿寺、中国净土宗_全球净土宗门户网站等,即是附佛外道的本愿法门,而不是真正的净土宗,它们的真实名字应当是:中华本愿法门协会、本愿法门弘愿寺、中国本愿法门_全球门户网站等,这才名实相符

〔本愿法门的观点和理论〕详见《什么是本愿法门》《本愿法门是附佛外道》一文。


问:怎样能够做到临终十念相续

答:详见《临终十念,相续即生》一文。

问:“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是什么意思?

答:“三界”,就是前面所说的欲界、色界和无色界。“五行”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概念,指构造物质世界的五大元素:金、木、水、火、土。“超出三界外”,就是超出生死轮回;“不在五行中”,就是不受物质世界的束缚和障碍。

问:谁是如来?

答:如来,是佛的十大尊号之一。因佛乘真如之道,来成正觉,来三界垂化,故名“如来”。《西游记》中的如来佛,是指释迦牟尼佛。

〔佛之十号〕佛有十种尊号:一、如来,佛乘真如之道,来成正觉,来三界垂化;二、应供,佛应受人、天的供养;三、正遍知,佛真正遍知一切法;四、明行足,佛具足宿命明、天眼明、漏尽明等三明,与圣行、梵行、天行、婴儿行、病行等五行;五、善逝,佛自在好去入于涅槃。六、世间解,佛能了解一切世间的事理;七、无上士,佛是至高无上之士;八、调御丈夫,佛是调伏制御一切众生,令离垢染得入涅槃的大丈夫;九、天人师,佛是一切天、人的导师;十、世尊,佛是一切世人所共同尊敬的人。

净修院教学大纲

学佛就是修行,而且是如佛所说地修行。


其修也,有从入之阶;

其证也,有自得之实。


勤奋刻苦,方法正确,坚持不懈。



一、培养目标


二、本院校风


三、学佛要旨



一、发菩提心

二、正确知见

三、解行并进

四、出离三界








四、怎样修学



一、如说修行

二、信解行证

三、经论修习

四、觉知念佛

五、修学诀窍

六、语音朗读












五、课程说明



第一阶段 断恶行善

第二阶段 持戒为本

第三阶段 般若破妄

第四阶段 极乐为归

一、培养目标

净修院的培养目标:发菩提心,解第一义,信愿持名,一心不乱;牢牢掌握佛法基本理论,具备直接阅读经论原文的能力,为弘法利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解第一义〕净宗大德王龙舒居士之《龙舒增广净土文》云:“十六观经云:上品上生者,读诵大乘经典,解第一义。然则修上品者,佛之深旨不可不知。”龙舒居士本人就是这样,做到了生死自在,预知时至,站着往生。〔十六观经〕即《观无量寿佛经》。此经说十六观,故亦称十六观经。〔第一义〕至高无上的义理,即诸法实相。佛言:“一切诸法皆是虚假,随其灭处,是名为实,是名实相,是名法界,名毕竟智,名第一义谛,名第一义空。”(《大般涅槃经·卷第四十》)

二、本院校风

本院校风:信因果,能刻苦,勿自欺。

〔信因果〕印光大师云:“因果者,圣人治天下,佛度众生之大权也。约佛法论,从凡夫地,乃至佛果,所有诸法,皆不出因果之外。”(《印光法师文钞·挽回世道人心标本同治录序》)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如是因,如是果。世人作恶,皆由不信因果所致。学佛人若不深信因果,并且贯彻在日常行持上,一切尽成戏论。虚云老和尚说:“无论什麽人,尤其想用功办道的人,先要深信因果。若不信因果,妄作胡为,不要说办道不成功,三涂少他不了。”(《禅堂开示》)〔三涂〕即三途:血途、刀途、火途。血途是畜生道,因畜生常在被杀,或互相吞食之处;刀途是饿鬼道,因饿鬼常在饥饿,或刀剑杖逼迫之处;火途是地狱道,因地狱常在寒冰,或猛火烧煎之处。此三途就是三恶道的别名。

〔能刻苦〕能在枯燥、乏味、艰苦的大运动量训练中坚持下去。“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生命需要磨练,不断地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勿自欺〕不要自己欺骗自己。憨山大师云:“既发信心,当行实行(就应当如佛所说地实际修行),万勿自欺。”(《梦游集·示宜华众道人》)语云:“掩目捕雀,是自欺也。”微物尚不可欺以得志,况生死大事乎!〔掩目捕雀〕遮着眼睛捉麻雀。譬喻自己骗自己。〔微物尚不可欺以得志,况生死大事乎〕捉麻雀这种小事,尚且不可能通过自欺来达到目的,更何况了脱生死之大事,怎么可能通过自欺来达到目的呢?

、学佛要旨

学佛的目的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这,也是每一个学佛人的伟大使命。那么,怎样来达到这一目的,完成这一使命呢?

一、发菩提心

学佛,首先必须发菩提心,因为发菩提心是成佛度众生这一伟大使命的庄严誓言,是横渡生死苦海的灯塔,是乘风破浪的动力。

彻悟大师云:“大心(菩提心)不发,则外不能感通诸佛,内不能契合本性;上不能圆成佛道,下不能广利群生。无始恩爱,何以解脱?无始冤愆,何以解释?积劫罪业,难以忏除。积劫善根,难已成熟。随所修行,多诸障缘。纵有所成,终堕偏小。故须称性发大菩提心也。”(《彻悟大师遗集》)

省庵大师《劝发菩提心文》云:“入道要门,发心为首;修行急务,立愿居先。愿立,则众生可度;心发,则佛道堪成。苟不发广大心,立坚固愿,则纵经尘劫,依然还在轮回;虽有修行,总是徒劳辛苦。故《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忘失尚尔,况未发乎?故知欲学如来乘,必先具发菩萨愿,不可缓也。”

彭际清《省庵法师遗书序》云:“昔我世尊始成正觉,叹曰:‘奇哉!奇哉!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智慧。但以妄想、颠倒、执著,不能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则得现前。’吾壹不解(我一直不理解)此诸众生于妄想执著,何苦而不离?于如来智慧,又何惮(dàn,畏难)而不证?卒(zú,终于)乃舍父逃逝,长劫漂流,甘为客作贱人,而不知反此?无他故,不觉而已矣!菩提心者,即觉之异名。才觉,则现前妄想执著,全是如来智慧。盖如来智慧无体,以众生妄想为体;众生妄想无体,以如来智慧为体。如水成波,全波是水。从本以来,毕竟当住无余涅槃故。然而觉与不觉之分,断不可以自瞒自昧者也。于此瞿然而思,砉(xū,皮骨相离声)然以解,则菩提心之发,自有沛然莫御者。此心既发,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现前,又何用他求哉!”

二、正确知见

虚云老和尚说:“修行无别修,只要识路头,路头若识得,生死一起休。”《楞严经》云:“因地不真,果招迂曲。”因此,学佛人具备正确知见,至关重要。本院的课程安排,就是通过系统的修学,以建立正确的知见,并且落实在行持上。

其修学共分四个阶段:一、断恶行善;二、持戒为本;三、般若破妄;四、极乐为归。

三、解行并进

学佛是一个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凡成圣的过程,因此经论的修学,最终都要落实在行持(心念和行为)上。

修学的方法是:闻→思→修。闻,是听闻教法(包括阅读教法);思,是思惟教法之义理;修,是按照教法之义理,切实行持。通过这一过程,将我们的无明知见,转化成正知正见,并落实在身(行为)、语、意上。在这个过程中,熏习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不断地熏习,才能悟入佛的知见,生起慧解,指导自己的行动。


对于初学者而言,直接从经论原文下手是相当困难的,最好从注释本开始。当具备一定能力之后,就要直接阅读经论原文,这样更容易生起慧解。所以在用注释本修学时,就要有意识地培养直接阅读经论原文的能力。本院的教材,就是这样设计的:帮助读懂所注释的经论,同时培养直接阅读其它经论原文的能力。

四、出离三界

《法华经》云:“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常有生老病死忧患,如是等火,炽然不息。”所以,佛讲经说法四十九年,说羊车(声闻乘)、鹿车(缘觉乘)、牛车(菩萨乘)乃至大白牛车(佛乘),都是要救度众生出此三界火宅。

〔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是有淫食二欲的众生所住的世界,包括上自六欲天,中自人、畜生,下至饿鬼、地狱;色界是无淫食二欲,但还有色身的众生所住的世界,包括四禅十八天;无色界是已无色身,但住心识于深妙禅定的众生所住的世界,包括四空天(空无边天、识无边天、无所有天、非想非非想天)。此三界,都是凡夫生死轮回的境界,所以佛教行者首先是以超出三界为目的。

那么,怎样出离三界呢?答案是: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最易、最捷、最稳的途径。而念佛法门中,持名念佛又是最易、最捷、最稳者,古德赞为“径中又径(捷径中之捷径)”。

一切其它法门要出离三界都必须断尽烦恼,而持名念佛只要能够用佛号伏住烦恼,一心不乱,臨命終時就一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用佛号伏住烦恼,比起断尽烦恼来说,实在容易得太多太多。并且一旦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即证不退位,在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的教导下,清净大海众菩萨的切磋帮助下,迅速成佛,滿菩提愿。所以,持名念佛是最为殊胜的了生出死法门。

持名念佛的具体方法甚多,其目标都是要达到一心不乱,以确保临终时阿弥陀佛前来接引。《佛说阿弥陀经》中,佛言:“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问:怎样能够达到念佛一心不乱?

答:达到念佛一心不乱的最大障碍,是妄念。在实修课程的教材《觉知念佛》一书中,详细分析了妄念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有效地克服妄念;并且详细讲解了,怎样达到念佛一心不乱的具体修学步骤和方法。只要是真信切愿,刻苦努力,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达到念佛一心不乱。

问:“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是什么意思?

答:“三界”,就是前面所说的欲界、色界和无色界。“五行”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概念,指构造物质世界的五大元素:金、木、水、火、土。“超出三界外”,就是超出生死轮回;“不在五行中”,就是不受物质的障碍。

、怎样修学

一、如说修行

在阿弥陀经之玄奘大师译本《称赞净土佛摄受经》中,世尊开示道:“汝等有情,皆应信受如是称赞不可思议佛土功德,一切诸佛摄受法门。”所以,念佛求生净土是一切诸佛摄受之法门,而且世尊在此经中具体明确地开示了如何修持这一法门。

世尊在讲了“若有净信诸善男子或善女人,得闻如是无量寿佛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名号、极乐世界功德庄严;闻已思惟,若一日夜,或二或三,或四或五,或六或七,系念不乱。是善男子或善女人,临命终时,无量寿佛与其无量声闻弟子菩萨众俱,前后围绕来住其前,慈悲加祐,令心不乱。既舍命已,随佛众会,生无量寿极乐世界清净佛土”,就立即说道:“若有净信诸善男子或善女人,得闻如是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名号、极乐世界净佛土者,一切皆应信受发愿,如说修行,生彼佛土。”

世尊在这里把信、愿、行讲得十方清楚:信,是“信受”;愿,是“发愿”;行,是“如说修行”——系念不乱。

当信、愿还仅只停留在头脑中时,这只是一种想法而已。必须把信、愿实践出来,这才是真信笃愿。所以,真信笃愿必然导致力行。若无切实精进的修行,何以证其所信?何以满其所愿?没有力行的信、愿不过是虚信浮愿而已。

在此经中,世尊反反复复、再三再四地强调要“如说修行”,并且明确的告诉我们:只要如说修行,就为十方诸佛所摄受,就一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永不退转速证佛果,关切之情,溢于言表。世尊开示道:

  • “若有净信诸善男子或善女人,得闻如是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名号、极乐世界净佛土者,一切皆应信受发愿,如说修行,生彼佛土。”

  • “如说行者,一切定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一切定生无量寿佛极乐世界清净佛土。是故,舍利子。汝等有情,一切皆应信受领解,我及十方佛世尊语,当勤精进,如说修行,勿生疑虑。”

  • “如说行者,一切定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一切定生无量寿佛极乐世界清净佛土。是故,舍利子。若有净信诸善男子或善女人,一切皆应于无量寿极乐世界清净佛土,深心信解,发愿往生,勿行放逸。”

  • “于此杂染堪忍世界五浊恶时,若有净信诸善男子或善女人,闻说如是一切世间极难信法,能生信解,受持演说,如教修行,当知是人,甚为希有,无量佛所,曾种善根。是人命终,定生西方极乐世界,受用种种功德庄严清净佛土大乘法乐。”

因此,学人一定要深心信解“如说修行”的含义,并付诸行动,惟日孜孜,一往无前。《维摩诘经》云:“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即佛土净。”众生之心如水,阿弥陀佛如月。心水澄清,与净土(极乐世界)相应,则佛月现前;若心水浊乱,与秽土(娑婆世界)相应,则佛月不彰。所以,念佛法门是要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令浊乱的心水澄清(一心不乱),进而去泥纯水(念佛三昧)。

二、信解行证

本院的修学方式是:自修、自律、自验,落实好信、解、行、证四大环节。

本院的修学,分经论修习和觉知念佛两大部分。经论修习的教材是课程表中所列之书,而觉知念佛的教材是《觉知念佛》一书。

修学的过程是:闻→思→修。闻,是听闻教法;思,是思惟教法之义理;修,是按照教法之义理,切实行持。这一过程是要将我们无明的知见,转化成正知正见,并落实在身(行为)、语、意上。在这个过程中,熏习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不断地熏习,才能悟入佛的知见,生起慧解,指导自己的行动。

戒定慧三学中,戒是基础,务必严持五戒十善。

〔三学〕戒学、定学、慧学。戒即禁戒,能防止人们造作一切身口意的恶业;定即禅定,能使人们静虑澄心;慧即智慧,能使人们发现真理而断愚痴。修此三学,可以由戒得定,由定发慧,最终获得无漏道果,所以三学又名为“三无漏学”。〔无漏〕漏者烦恼之异名,漏泄之义。贪嗔等烦恼,日夜由眼耳等六根门漏泄流注而不止,谓之漏。又漏为漏落之义,烦恼能令人漏落于三恶道谓之漏。因之谓有烦恼之法云有漏,离烦恼之法云无漏。〔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不杀生是不杀害有生命的动物;不偷盗是不盗取别人的财物;不邪淫是不作夫妇以外的淫事;不妄语是不说欺诳骗人的话;不饮酒是不吸食含有麻醉人性的酒类或毒品。〔十善〕十种善业,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嗔、不痴。〔两舌〕搬弄是非,离间他人。〔绮语〕杂秽语、无义语以及含淫意之言词。

每天的实修,如下表。至于早晚课,可根据各人的实际情况,自行安排。

三、经论修习

本院的修学,分经论修习和觉知念佛两大部分。经论修习的教材是课程表中所列之书。

学习一门教材时,先要将教材划分成若干个单元,例如以品或章来划分。

首先,对每一个单元:

1、粗读。将这一单元的教材读三遍,建立起一个总体认识,清楚地知道本单元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2、细读。划分段落,写出段落大意,和本单元的中心思想,并且对难字、难句都要清楚明白。

3、精读。通过精读,术语名词的含义要记得住,能够背诵精要的句偈,并且能够讲述本单元,特别是对难点难句的阐发。

然后:

4、全书融会贯通。其要求是:写出全书的中心思想和脉络,能够不看教材而概述全书。

5、熏习。通过不断地熏习,悟入佛的知见,生起慧解,指导自己的行动。这一步非常重要,要时时在境缘上勘验、转化、提升。

四、觉知念佛

觉知念佛的教材是《觉知念佛》一书。其修学纲领是:真信切愿,一心不乱。所以,环环都是在真信、切愿和一心不乱上做功夫。本书是以章为单元来修学。

1、粗读。也就是说,将这一章的教材读三遍,建立起一个总体认识,清楚地知道本章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2、细读。划分段落,写出段落大意,和本章的中心思想,并且对难字、难句都要清楚明白。

3、精读。通过精读,能够背诵精要的句子,并且能够讲述本章,特别是对难句和关键处的阐发。

4、实修。觉知念佛的修学有一个大体上的划分:觉知动作和觉知感受,修学一年;觉知呼吸,修学一年;觉知心念,修学两年;觉知念佛,修学两年。至于具体的修学方法和注意事项,在《觉知念佛》一书中都有详细说明,其指导思想是: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觉知连绵不断。

五、修学诀窍

修学成就的诀窍:强烈的愿望(如救头然),正确的方法,勤学、苦练、聚焦、领悟。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大运动量训练。反复练习和运用,知难而上,在挑战中不断地增强自信心和勇气,加强心理素质的磨砺。累时、困时、难时,要给自己鼓气;诱惑来时、恼怒起时、枯燥烦闷无味时,要自我告诫:人要没有决心和意志力,一事无成!

困难的出现,正是前进之转机。要正视困难,并且找出解决困难的途径,奋力实施,就会有新的突破。只要方法得当,加上勤学苦练,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在修学上取得卓越的成就——这是千百年来祖师大德以身作则,为我们指示的金光大道。

总的来说,由于修学方式是自学自修,所以自己就是自己的教练,因此自律和自验特别重要,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控制好进度和修学效果,切忌一曝十寒和煮夹生饭。时常回想一下当初在学校读书时,是怎样学习的?想一想当时课程是如何安排,老师是如何讲解,以及自己是如何复习,如何完成作业,如何通过考试?这是很有帮助的。

六、语音朗读

娑婆世界的众生,耳根最利。边听边看往往比单纯地阅读,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因此,在还没有教材视频的情况下,可以使用语音朗读工具来朗读教材,边听边看。而且,还可以通过反复聆听来熏修。

语音朗读工具,是帮助我们学习的工具。同其它工具一样,使用的次数愈多,就愈熟练,效果也就愈显著,而且愈能用在点子上。如果你对软件的安装调试不太熟悉,可请熟悉的朋友帮忙,你只管使用。(语音朗读工具的按照和设置,详见本修学园地中《电脑朗读网页》一文)

、课程说明

《观无量寿佛经》中,佛言:“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汝今知不?此三种业,乃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因此,念佛人必须遵修净业三福,这是净宗修学之基础。“如说修行网上佛学院”的课程,就是根据“净业三福,求生极乐”的构架来编排的。

课程的第一阶段是“断恶行善”,其修学的核心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二阶段是“持戒为本”,其修学的核心是:“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第三阶段是“般若破妄”,其修学的核心是:“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第四阶段是“极乐为归”,其修学的核心是:信愿持名,一心不乱。

第一阶段 断恶行善

本阶段修学的课程是:《地藏菩萨本愿经》、《了凡四训》、《俞净意公遇灶神记》、王凤仪嘉言录和《感应篇》,修学的核心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

教材是:《地藏菩萨本愿经讲录》、《了凡四训注释》、《俞净意公遇灶神记注释》和《感应篇注释》。

实修:一、闻思修;二、每日读诵《地藏菩萨本愿经》一部;三、念地藏菩萨圣号一万遍;四、觉知动作(内容详见《觉知念佛》一书)。


教材简介: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录

  地藏菩萨以“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无比愿力,救度我等苦难众生。读诵《地藏菩萨本愿经》不仅消灾免难,解冤化结,所作吉祥,更有许许多多不可思议的功德利益。

  本书详细讲解《地藏菩萨本愿经》,是非常好的修学指导。


了凡四训注释

  《了凡四训》是改造命运的宝典,四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奉为圭臬,因而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本书作了详细的注解,一方面帮助理解原文的义理,另一方面也帮助学人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为直接阅读经论打下基础。


俞净意公遇灶神记注

  《俞净意公遇灶神记》与《了凡四训》是姊妹篇,也是改造命运的宝典,四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奉为圭臬,因而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本书作了详细的注解,一方面帮助理解原文的义理,另一方面也帮助学人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为直接阅读经论打下基础。


王凤仪嘉言录

《王凤仪嘉言录》是王凤仪老善人(1864-1937年)的语录。他是位农村长工,未曾读书,因笃行忠、孝,自诚而明。三十五岁,往救友人杨柏,行至中途,天垂异象,黑夜见白日,遂明道。三十八岁,父逝世,守墓至百日,大彻大悟,发明性理疗病法,讲病化世,普度群伦。王善人讲道,语似俚俗,而意境深远,均由自性中所流露,不拘经教,权宜说法,活泼自然,其要旨在教人尽忠孝之道而化性立命。王凤仪告诉我们:人生的富贵贫贱、否泰苦乐,都掌握在自己手中。


感应篇注释

  印光大师云:“太上感应篇,撮取惠吉、逆凶、福善、祸淫之至理,发为掀天动地、触目惊心之议论。何者为善?何者为恶?为善者得何善报?为恶者得何恶报?洞悉根源,明若观人。且愚人之不肯为善,而任意作恶者,盖以自私自利之心使之然也。今知自私自利者,反为失大利益,得大祸殃,敢不勉为良善,以期祸灭福集乎?由是言之,此书之益人也深矣!故古之大儒,多皆依此而潜修焉。......此书究极而论,止乎成仙;若以大菩提心行之,则可以超凡入圣,了脱生死,断三惑以证法身,圆福慧以成佛道;况区区成仙之人天小果而已乎!”(《太上感应篇直讲序》)


第二阶段 持戒为本

本阶段修学的课程是《四十二章经》、《八大人觉经》、《十善业道经》、《佛遗教经》和《大念住经》,修学的核心是:“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

教材是:《四十二章经注》、《八大人觉经注》、《十善业道经注》、《佛遗教经注》和《大念住经注》。

实修:一、闻思修;二、轮流读诵《四十二章经》、《八大人觉经》、《十善业道经》、《佛遗教经》和《大念住经》,每天一部;三、觉知呼吸、觉知感受(内容详见《觉知念佛》一书)。


教材简介:


佛说四十二章经注

  本经是传入我国的第一部佛经,其内容浅深、渐顿、偏圆、权实、小大(小乘、大乘)兼具,是一部纲领性的经典。本注解帮助理解经中的义理。


八大人觉经注

  《八大人觉经》旨在阐明菩萨(即经中的“大人”)觉悟八法:无常无我觉、少欲无为觉、安贫守道觉、常行精进觉、多闻增慧觉、等念冤亲觉、五欲过患觉和大心普济觉,以做到自觉、觉他。本注解帮助理解经中的义理。


十善业道经注

  在《十善业道经》中,佛说一切法,无不由心,应修十善,断一切苦,这是佛法修行的最基本法。本注解帮助理解经中的义理。


佛遗教经注

  《佛遗教经》是佛陀在涅盘前对弟子的最後教诫,特地提纲挈领再次叮咛嘱咐如何修持戒定慧,以出离烦恼和生死。本注解帮助理解经中的义理。


大念住经

  学佛,贵在实修实证,了生死出轮回。故首当伏烦恼,然后断烦恼。对净宗学人而言,只要能够伏住烦恼,即可念佛一心不乱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佛在《大念住经》中具体详明地开示了如何伏烦恼、断烦恼:对身、心、世界的生灭变化,保持连绵不断地觉知和观照——这是从知苦到灭苦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本注解帮助理解经中的义理。


第三阶段 般若破妄

本阶段修学的课程是《金刚经》、《心经》、《六祖坛经》、《佛藏经》和《起信论》,修学的核心是:“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教材是:《金刚经精解》、《心经精解》、《六祖坛经精解》和《起信论注》。

实修:一、闻思修;二、每天读诵《金刚经》和《心经》各一部;三、觉知心念(内容详见《觉知念佛》一书)。


教材简介:


金刚经精解

  千百年来,为什么《金刚经》家喻户晓,讲论无数,注解无数?究其原因,不仅是受持读诵《金刚经》的福德和功德其大无比,而且人们都意识到:《金刚经》在揭示一个威力无穷但又极其奥秘的真理,是离苦出死成佛道的如意宝王。所以,都孜孜不倦地在探索,在体悟——《金刚经》在讲什么?究竟在讲什么?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故做是解。

  本书注解详明,一方面帮助理解原文的义理,另一方面也帮助学人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为直接阅读经论打下基础。


心经精解

  《心经》脍炙人口,因为它是破幻大法,度一切苦厄。玄奘大师西游取经时,独自穿越八百里黄沙的荒漠,上绝飞鸟,下无走兽,常遇诸魔鬼怪,奇形异状,绕人前后,大师“惟念心经,应声即灭”。这说明《心经》不但义理精妙,而且受持读诵,灵验非常。但是,经理深奥难解,义若不达,则理观难明。理观不明,则恍惚枝歧而无所趣向矣,故做是解。

  本书注解详明,一方面帮助理解原文的义理,另一方面也帮助学人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为直接阅读经论打下基础。


六祖坛经精解

  《六祖坛经》是中国本土佛法著作中,唯一一部被尊称为“经”的典籍,它对“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之顿教的理论和实践,作了系统而又全面的阐述,它的问世标志着中国禅宗的正式形成,光芒万丈。《六祖坛经》是《金刚经》和《心经》的伟大实践。《金刚经》和《心经》是讲诸法实相,而《六祖坛经》根据《金刚经》和《心经》,以具体的实践来证悟诸法实相,成就无生法忍,进而觉照圆明,永离诸相,迳证佛果。

  本书作了详细的注解,一方面帮助理解原文的义理,另一方面也帮助学人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为直接阅读经论打下基础。


佛藏经选注

  修学佛法,首当具备正见。何谓正见?以佛经为根据,以佛心为己心,以佛言为己言,以佛行为己行,这就是正见。为此,特选《佛藏经》中“诸法实相品第一”、“念佛品第二”、“净法品第六”、“往古品第七”和“了戒品第九”,加以注释。


起信论注

 《大乘起信论》义理深入全面,解行并重,古今传诵,乃大乘入门之宝典。本论从以下十三个方面,对大乘之法义和实修进行了透辟的论述:一、造论因缘;二、大乘法义;三、一心二门;四、觉不觉义;五、识藏相用;六、染净熏习;七、真如相用;八、对治邪执;九、发心趣道;十、修行信心;十一、修行五门;十二、专意念佛;十三、修行利益。阐明人人本具之心(自性)、迷悟之根源,以及修行之途径和得证之境界。


第四阶段 极乐为归

本阶段修学的课程是《称赞净土佛摄受经注》、《念佛论》、《禅净要旨》、《无量寿经会义》和《念佛三昧摸象记》,修学的核心是:信愿持名,一心不乱。

教材是:《阿弥陀经要解注》(附:《西方发愿文注》)、《念佛论》、《禅净要旨》和《念佛三昧摸象记精解》。

实修:一、闻思修;二、每天读诵《称赞净土佛摄受经》、《金刚经》和《心经》各一部;三、觉知念佛(内容详见《觉知念佛》一书)。


教材简介: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注

  阿弥陀经,是世尊不问自说之心要,十方佛赞之深经,究竟方便之妙法。释迦牟尼佛在此经中,称赞西方极乐世界,并且开示了必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当生解脱法门。此法门,为十方诸佛(当然也包括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同声赞叹。深生信解者,必为十方诸佛(当然也包括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摄受。所以,这是净宗修学的根本依据。如说行者,定生西方极乐世界。

  阿弥陀经现存两种译本,一是姚秦时鸠摩罗什大师所译的《佛说阿弥陀经》,常称秦译;一是唐代玄奘大师所译的《称赞净土佛摄受经》,常称唐译。玄奘大师为了力保原面,采用逐字直译,准确完备,原语具存,词义详明,因此可免误解杜撰之弊,这对修学尤为重要。


念佛论

  本书乃念佛之圭臬,论中之瑰宝,故名之曰“念佛论”。本书著者彻悟大师,是临济宗第三十六祖,净土宗第十二祖,通宗,通教,通净。书中之言,即大师之行。大师不仅说到,而且做到,并以种种往生灵瑞为其证验,这是最为难能可贵之处。《念佛论》虽然文字不多,但是对于净宗理、事、行、证,都做了精辟而又全面的阐述,并教人明第一义,在心念上做功夫,实为念佛人之修学指南。印光大师云:“彻悟语录,洵(实在)为净宗最要开示。”

  本书作了详细的注解,一方面帮助理解原文的义理,另一方面也帮助学人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为直接阅读经论打下基础。

禅净要旨

  憨山大师云:“大约末法修行人多,得真实受用者少;费力者多,得力者少。此何以故?盖因不得直捷下手处。”《禅净要旨》辑自憨山大师《梦游集》,着重于如何实修。在各章中,憨山大师对禅宗和净宗的要旨和下手处,都有精辟的开示。学人反复体味,解行并进,必得真实受用。

  本书作了详细的注解,一方面帮助理解原文的义理,另一方面也帮助学人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为直接阅读经论打下基础。


无量寿经会义

无量寿经,乃净土宗根本圣典,亦为净宗群经之纲要,详细讲述了阿弥陀佛之成佛因果、极乐世界之依正庄严,往生众生之信愿行证,以及净土行者之欣求厌离。这是念佛人必须常诵常听、常忆常行之经典,以令自性渐入极乐,渐臻极乐。但是,无量寿经有内容不全相同的五个译本,难于遍诵熏习。故《无量寿经会义》采用精炼的文言文句来综合宣讲这五个原译本,并通过每段的白话译文和注进行解释,以便于念佛人之修学和熏习。

本书作了详细的注解,一方面帮助理解原文的义理,另一方面也帮助学人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为直接阅读经论打下基础。


念佛三昧摸象记精解

  念佛三昧摸象记”是念佛法门中十分稀有而珍贵的文献,对念佛三昧的修法、境界、相、用、体和利益,都作了深入地阐述,并在后半篇阐述证得念佛三昧之后,如何做保任工夫。

  本书作了详细的注解,一方面帮助理解原文的义理,另一方面也帮助学人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为直接阅读经论打下基础。


觉知念佛

  这是净修院的实修教材,其目标是:信愿持名,一心不乱,确保有把握地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每一个念佛人,通过刻苦的努力,都能够达到的。

  本书对于如何达到念佛一心不乱,有详细的解说,和具体的实施步骤,诚如古德所言:“其修也,有从入之阶;其证也,有自得之实。”



菜根谭全文及讲解

菜根谭全文及讲解——菜根谭的智慧

《菜根谭》是明朝道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成书于万历年间。作为一部富有汉民族生活伦理思想的著作,它深刻的体现了汉族传统道德生活化的倾向。






上一篇:千字文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welcome you